组织管理 更多>>
 
 
  最新动态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教科研基地>>组织管理>>计划总结
2014年度第二学期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教科研总结
发布日期:2015-10-20   点击次数:    录入者:谭庆柱  来源:本站原创

  

课程是基础,课堂是核心,课题是保障,课改是抓手。我校教科研进入“四课”联动模式,互为依存,相生相托,使课程更稳妥,使课堂更有效,使课题更实在,使课改更顺利,适应师生内在的发展需求。本学期我校教科研亮点是课程与课题
一、苹果课程闪亮登场
本学期,解小教育集团推出了苹果课程。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结合学生成长年段的特征以及教师的特长,在解小课程研发部和学生发展部的联合牵头下策划,全员参与,年级实施,课程目标和而不同,实施方式各具特色,均为学生个性成长架设合适的路径。经过各实施小组的多次探讨和协商,经历从任课老师、年级组长到部门成员、分管领导的层层甄选,制订了“苹果课程”的基本框架:活动课程和基础课程相互结合,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相互关联。
 【苹果初期课程】
一年级用“苹果shu”与孩子们一同分享课程带来的欢乐,将各科中与“苹果”相关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在建构的主题课程中或写、或画、或舞、或演,让学生课堂中与课堂之外时刻感受着“苹果主题创意课程”所带来的风暴,他们还颇具创意的设计了“苹果币”,以供孩子在活动中进行搜集和参与;二年级充分结合年级的主题文化——童话,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集中探究了“童话中的小苹果”,有编排童话剧、学跳苹果操,还有创造“苹果”童话时钟等等,孩子们不再受传统的学科束缚,而是徜徉在童话的世界里享受这“苹果”的童话色彩;三年级立足“十岁的成长礼”,带领感知生命中成长的“苹果味儿”,时而青涩、时而甜蜜,一堂堂充满成长气息的课程在浓浓的“苹果味儿”中展开,苹果主题的亲子活动、以苹果为主题的家庭研究、品尝苹果的味道、体验成长的快乐等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一一展开;四年级从“我眼中的苹果”的角度出发,以语文课本里《苹果中的五角星》开篇,绘画“我眼中的苹果”、制作“我喜爱的苹果派”、测量“苹果的大小”从各个方面来感知苹果,认识苹果,在苹果课程中学生学得认真,玩得开心;五、六年级的孩子进行了对“苹果”科技产品的探究,从研究“苹果”的科技产品到研究“乔布斯”,从研究“苹果”软件到研究“苹果”文化,孩子们在对“苹果”的价值定位和整体认知越来越全面和清晰,在“苹果”的世界里,孩子们探究得不亦乐乎……
【苹果期末课程】
在苹果期末课程中,打通学科间的壁垒,各学科相互融合,做到互通有无,淡化学科专项意识;课程评价的方式改变,在期初孩子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展示,在期末孩子们更注重自身参与课程的过程,在评价的时候与更多的孩子分享。
    6月12日,“苹果期初课程”的大幕正式拉开,一年级围绕“夏日爽歪歪,果蔬趣多多”进行展开,重点把研究的触角指向我们身边的各色果蔬;二年级与“来自星星的你”相约,开展看星,画星,话星,唱星等一系列有关星空的主题课程;三年级牵手“十岁成长礼”,经过一次次的交流与探讨,种类繁多、内容精彩的节目单新鲜出炉了,创意的时装秀,动感的舞蹈,深情的诗朗诵,温暖的童话故事,都是孩子们十岁生活的缩影和表达;四年级应运季节特点设计的系列课程,让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夏天的花,点亮自己缤纷的世界。一场场笑脸,一次次体验,彰显着解小学子快乐的童年;五年级的课程主题是“面具节”。孩子们走上讲台讲面具历史、谈面具文化、比较中西面具文化差异、绘制心中喜爱的面具……一场场笑脸,一幅幅作品,书写着解小学子快乐的童年;六年级在学期初就顺应时意,自主进行“花样毕业之旅”……
    二、全课程一如既往
【一个跨学科研究共同体】
全课程团队跨学科共同体的构建,提升了教师的课程素养。全课程不同学科教师不断地互动合作,打破了学科之间彼此割裂的状态,并尝试基于课程标准,立足儿童成长,将跨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转化为课程的生产力,进行学科关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
本学期的教研是实行班级负责制。一个班级的包班老师负责课堂教学,负责交流研讨,负责新闻播报。在周三下午,包班老师围红同一主题在本班进行两课连上。两节课后,由包班老师主持教研活动,对主题教学及班级学生发展状况进行反思,与专家同伴进行对话。活动结束后,包班老师撰写新闻报道,在校内作分享。
【一间书写着幸福的教室】
在全课程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室里开发班级课程,丰富学生的生活。二2班老师开发了吟诵课程,让学生感受中国式读书的无限乐趣。二4班老师开发了 “邮票”班级课程,多学科进行主动对接和融合。“邮票”主题课程进行的半个月时间中,林老师先邀请班里有集邮爱好的家长进班给学生讲解邮票的知识,然后让孩子在家里对集邮册进行探索,接着利用周末全班到集邮专场店,由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更多的邮票知识;数学课上,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探索邮票的归类与整理;美术课上设计一组邮票,OM课上还带领孩子们了解信封上的信息,并亲手制作了信封;语文课上体会邮票齿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通过总结发现每位发明家总有善于观察并会动手研究的品质;最后让小小的邮票带着孩子的感恩之情在父亲节(首枚父亲节邮票发行之际)送出孩子们对父亲的感谢。班级课程让孩子们从多元立体的角度对邮票有了更多的了解与学习体验。
【一条不断打开的实践路】
在全课程中,我们不断地将全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我们的视野不断地打开,创新的思维不断地打开。全课程老师不能囿于自己的狭小天地。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学生对全课程读本中的小古文充满了兴趣。因此,我们将传统的国学启蒙和小古文进入我们的主题课程。一二年级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成语千句文》等引入课堂,各班可以根据自己班级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形成有班级特色的班级长线国学课程。在本学期的课程展示中给家长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2015年6月我们申报的《小学国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成为区备案课题。
2015年3月30日,区教师发展中心对香梅进行调研时,全课程共听7节课,4次语文、1节美术、1节体育、1节数学,其中6节为优秀。尤其是张钰老师上的小古文《春日寻芳》得到了金东旭主任的好评,称这堂课代表着全课程团队的课堂的华丽转身。
三、古文课题压轴大戏
2015年6月10日,天宁语文人齐聚常州市解放路小学,以“基于教材的主体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主题进行本学期课堂转型的第五次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也是学校课题“情趣小古文”的展示。
课堂展示环节中,董凝艺老师执教小古文《荷》,看荷花的图片,欣赏荷花的美景,自然地引导出描写荷花的小古文。孩子们饶有兴味地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古文字的韵味和节奏,在诵读中体悟荷的直立与高雅。董老师积极整合苏教版中描写荷的诗句,整合教材中相似的语用表达,孩子们在音乐中,演唱古文,表演古文,学写古文,不亦乐乎。
四(3)班的孩子们,在两位小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以《忆“千古良相”,诵经典美文》为主题的经典诵读。他们围绕着千古良相诸葛亮,读《三国演义》、学《出师表》、《诫子书》,读描写诸葛亮的古诗词,可谓广泛积累。
   金东旭副主任从“长程规划、前后勾连”、“见缝插针、整合融通”、“课程视野、教学转化”、“守住底线,提升素养”四方面高度评价了我校情趣小古文的实践研究。
  下一学期,我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邮编:213003    电话总机:0519-88102061    总机传真:0519-8810206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解放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