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江苏省数字化学习中期评估交流研讨会在常州市解放路小学举行。区文教局任洁局长、陶建平副局长、市教科院潘小福副院长、戴晓娥副院长、黄炎主任、区教师发展中心张林主任等领导、市区教研员、骨干教师及江苏省各试点学校教师二百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程初探时:精彩无限
研讨会在省数字化小组成员沈老师的主持下开始,首先由解放路小学信息中心主任张晓东向在场所有教师介绍了常州市解放路小学数字化学习的情况。张主任由解小的“E“学习历程为主线,向所有在场老师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创“E”平台,更通过两位解小学子的例子和更多解小课程的实例,向与会专家老师展示了解小这些年来在“E”学习道路上的一个个脚印,一张张制作精美的PPT,一个个详实生动的案例,既获得了现场所有专家、老师的认可,也为接着展开的展示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课程进行时:亮点频频
“数”到底表达了什么?数学课堂上的蒋健老师开门见山得由“数”开始,在学生们对“数”所表达的独立含义有所了解,接着,蒋老师通过学生们之前所搜集的身份证号码为线索,通过学生间的观察、比较来了解数字编码的基本特点。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来进行自主探索。接着,在第二板块的“创编学号”环节中,蒋老师积极运用学校创“E”平台,进行了及时评价点评,进而在第三板块学习中的学生再次利用百度工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的数字编码进行探索和分析,从而基于之前资源的学习,充分体现除了数字化学习的优势。在最后的拓展延伸的板块,蒋老师设计了一个信息解码游戏,使这节数学课延伸到了课后,使学生在感受到数学学习魅力的同时,使得学习无止境。
一个个独特的诨号,一把把奇异的武器,杜明老师和六年级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了水浒英雄分享课。作为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繁杂的《水浒》对孩子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杜老师却抓住孩子们兴趣,仔细研究了水浒中的一个“英雄”---林冲。精彩的热课环节就让我们见识到了孩子们阅读的深入,随之展开的常规式“在线答题”更让我们惊叹孩子们对名著的熟悉程度。再次基础上的课堂中,利用小调查“林冲是不是英雄好汉”,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在深入阅读的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的学习手段,对文本材料进行批注、圈画,更有孩子在平台内进行留言和反馈,而杜老师同时渗透其中的:关注细节,联系处境,前后的对比方法更为孩子们提供了方法指导。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各抒己见,可谓百家争鸣。基于学生对中心问题的竞相表达,更创设了“总结陈词“环节,听着孩子们稚嫩却振振有词的总结,一个自由、平等、互动的语言交流环境展现在了所有老师面前。
课后反思时:发人深省
会后,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常州教科院副院长潘小福和常州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朱洁如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精当而又细致的点评。
潘主任首先对在场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提出了解答:“到底数字化技术要怎么样的门槛”,数学老师出身的潘主任给全场老师算了一笔账,简单四个条件就能达到助力 “E”课堂,这样的观点不仅生动,也获得了全场老师的赞同。接着,潘主任从数字化学习课程设计理念,常州数字化教学共识和常州数字化教学四大特点三方面来阐述了对数字化教学的一些经验。潘主任幽默却又深刻的点评不仅获得了全场老师的认可,同时也获得了省数字化学习小组沈老师的现场邀请,将在之后就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讨。
相对于潘主任的幽默风趣,朱老师的点评紧紧围绕着“7C能力”展开,在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流行的梦想课堂之后,朱老师从传统的3R(读写算)能力入手,系统而又仔细得向与会老师们介绍了21世纪所必须的十一项技能,更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三方面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提出了终极目标:通过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7C技能,从而达到21世纪人才的新标准。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教育新技术新思路层出不穷,江苏省数字化学习在省数字化小组的引领下,适时牵头举办本次交流研讨会,有利于人们厘清思路开拓视野。这是教育数字化研究的一次盛会,充分体现教育数字化、教育多元化的精神。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在我们教育数字化发展史上将有着里程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