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在这微风细雨孕育万千生命的季节,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全体班主任齐聚二楼演播厅,参加了“小学班级主题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的分享活动,享精神盛宴,遇最美之人。本次活动特邀华中科技大学李伟教授,天宁区学生成长研究中心袁文娟主任、教师发展中心于纯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解放路教育集团副校长金贤主持。
答疑解惑 快乐分享
“什么是班级主题课程?”“如何实施班级主题课程?”针对老班们的困惑,刘亦老师领衔课题组成员为全体班主任作了关于小学班级主题课程设计的阐述和展示。
首先,刘亦老师就班级主题课程的概念,课程的构建以及核心理念向老班们作了简要介绍,接着,林晶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她带着她们班的孩子开展的以《上下五千年》为载体的班级课程——《以史为镜》班级主题课程,旨在让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感受中华的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国家心存尊敬与热爱;沈显丽老师向大家展示的是以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十岁为切入点,开展的《我们十岁啦,我们不一样》班级主题课程,让学生体验关爱、学会感恩、见证成长,最后,刘亦老师的以自然之物——竹为支点的竹课程分享,让大家看到了师生共历主题课程,班级文化良性形成,师生共生共长美好情境,很好地诠释了“小学班级主题课程”的核心理念——基于班级,为了班级,发展班级。
理论指导 走向“解放”
李博士针对班级课程设计研讨进行了立足理论高度点评。李博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指导。首先,他认为此次的课题研究和探索非常有意义,课题组成员关注到了在学科教学中会有主题,在活动中会有主题,在分科教学中会有主题;同时,主题的价值指向“解放”,价值在于让我们回到真金白银,做到完整和真实,即求真知、做真人;其次,他认为主题课程的来源和表达方式很有技巧、很有学问,但希望可以更加开放一点、更加童趣一点、更有创造性一点,要紧扣学生的真经验、真感悟;再次,主题课程展开的载体选择需要从课程的定义出发,课程是教师、学生、环境、学习材料四者独特而永恒的相互作用,载体的选择需要从课程的维度展开。
“我有一瓢酒,独饮不良仁”,分享是一种快乐,分享更是一种境界,让我们在分享中相遇,在快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