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解小教育集团数学教研组全体老师汇聚在香梅校区会议室,参加数学组第四次教研活动暨数学教学内容“你知道吗”专题研讨。
教研组长潘海霞向老师们介绍了不同课标下数学教材“你知道吗”的修订分析,对各年级此内容的编排数量,所属的知识领域,以及其教育价值体现进行分析,并且给老师们分享了其他学校老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及问题。
在老师们认真的学习思考之后,各备课组成员又针对各年级不同内容分享了她们关于“你知道吗”教学内容的思考。“你知道吗”是介绍数学背景知识,传播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只有合理运用这个栏目提供的学习材料,才能让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熏陶,体会其丰富价值,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小一年级老师认为在一年级,教材体现的更多的是数学文化教育,例如在首次教学运算时,给孩子介绍最早使用“+”“-”“=”“>”“<”等符号的国家,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背景。在认识10以内的数时,介绍冠军,亚军,季军的叫法和1~9的手势表示。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数学的实用性。二年级老师认为数学也可以传承文明,例如教学“时分秒”后,利用图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古人用日夜计时到利用测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到后来用滴水漏沙的方法,让学生对钟表的历史有更深的了解,还有古代的七巧板,九九歌,算盘,都能体现中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年级老师在学生了解除法竖式后,趁势介绍铺地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放在历史背景中,促进了课程资源的拓展,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独特文化魅力。四年级老师从几何图形的特征出发,引出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的广泛应用,甚至动物的平衡和三角形也是大有关联,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创新思维的火花。解小五年级老师在“倍数和因数”单元中学习分解质因数时向学生介绍了短除法,不仅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具有个体意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获得数学探究思维的方式方法和能力。香梅低年级老师结合实际,针对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作为切入口,让学生讨论哪种尺寸的家具更加美观实用。香梅高年级老师也介绍了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以后,通过“你知道吗”介绍了“同头无除商八九”和“除数折半商四五”的试商经验,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养成良好的计算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学科主任刘颖华老师更是结合平时E学习数字化的高端平台,结合地图定位为学生创造出五岳海拔高度的直观图,让学生结合中国地理知识探索高度之间的秘密。在分享交流中,老师们认真学习,对“你知道吗”的内容有了新的思索。
“你知道吗”这个逐渐被老师“问津”的芳泽地,因为定位,所以解读,因为需要,所以实施,让“你知道吗”这样的内容,不再成为课堂上的点缀,真正彰显出其内在的文化价值,还需要老师们充分的思考和学习,让其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撰写:周莉云
摄影:周莉云
审核:潘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