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少年先锋队的建队日,今天,全国有无数的少年儿童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而我,在首都北京,开始了国培第三天的学习。
作为课程中唯一的实践操作课程,韩瀚老师的《合唱与指挥的实践交流》无疑最令人期待。韩老师以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指挥技能与应用为主体,结合歌曲《卢沟谣》,对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时间教学与互动交流,通过时间联系的感性体验震惊对合唱指挥应用方式的理解。
小学课堂需要视唱练耳
在我们的印象里,视唱练耳是高校音乐生才需要的技能练习。普通的小学音乐课堂不需要给孩子这么专业的技能培训。的确,在我们的课堂中,不能过分地强调技能的训练,这样很容易失去音乐的美感,失去音乐课堂的审美价值,还有孩子们对音乐课的兴趣。但是,不过分强调并不代表不需要,或者完全不做,音乐技能作为表现音乐的重要工具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甚至是各种音乐社团中几乎天天都在被我们使用着。而视唱练耳,对读谱能力和音准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然,课堂中,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过于枯燥的练习会使他们很快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儿童心理学用最适合他们的方法进行训练。例如由平时的老师指挥学生演唱变成学生指挥学生演唱,对比跟着老师的指挥和跟着同学的指挥音色效果有什么不同,在提升团队凝聚力的同时,培养跟着指挥走的行动力、声音的控制力以及音乐的审美能力。
指挥——合唱队的灵魂
在平时的课堂或是合唱训练中,我们往往会对孩子们的声音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一会儿觉得有人走调,一会儿觉得声音不够出来,一会儿觉得声音不够整齐,一会儿又觉得情绪没有到位,其实,说到底,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好。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在平时的授课和训练中训练孩子们的音乐能力了吗?如果孩子们没有足够的音乐能力,怎能对音准有所保持而不走调?没有了音乐能力作保障,孩子们又怎敢将自己的声音释放出来?作为一名指挥,我们在团队中拥有了“绝对权力”吗?首先,孩子们演唱时眼睛是在看着你吗?他们看得懂你的指挥图示吗?又是否愿意跟着你的意图来表现音乐呢?如果我们没有指挥的“绝对话语权”,那么多人的声音又怎么能够做到整齐,情绪又怎样按照指挥的意图表现出来?
合唱队,不仅仅需要的是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员,一个好的指挥,才是队伍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