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范式课例研究活动在解小二楼演播厅举行,解放路小学黄汝皎老师执教了《识字8》、浦前中心小学的刘芬老师执教了阅读课《装满昆虫的衣袋》。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戴晓娥主任、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管雪沨主任,以及天宁区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项目组成员校负责人、骨干老师全程参加了活动。尚学平台的技术人员也全程参与,给予两节课最到位的技术支持。
在识字课教学中,黄老师带领二(6)班的孩子们在玩中识字,充分调动孩子识字的主动性,自主识字,个性识字。由基本字“包”切入教学,生活情境中引入“包”的多种意思理解,进而追溯字理,指导书写。紧接着技术融入,让生字“包”开花,孩子们自己利用平台的游戏和字典,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一加组成新字、组一组说说词语、找一找发现规律,基于自己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主动完成识字,学生的学习活动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最后多形式展示,活用字词句,小组合作读儿歌,自己创编儿歌,在语境中识字,真正达到从认识、理解到运用的学习目标。学生在技术的支持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快乐地学习。
浦前中心小学的刘老师带领五5班的同学们走进了法布尔和他的昆虫世界。刘老师从法布尔名片、《昆虫记》片段、课文朗读、书写指导四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分享,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结果进行了反馈。接着,刘老师以“文章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这一直指文本核心价值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三个学习锦囊,让同学们通过读文、画思维导图进行合作探究。教学时不仅关注了对文章事件的梳理、词语的辨析,还引导学生站在整篇文章的角度去发现、去思考。学生不仅能发现课文中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法布尔对昆虫痴迷、执着的形象也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最后一个环节寻找身边的法布尔,既是课外拓展,也注意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中,技术的融入让学习更得法,更高效。
两节课后,大家集聚大会议室,开展热烈的研讨。解小语文学科副主任蒋晓燕和浦前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刘芬就本校团队开展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情况进行了汇报和交流。戴晓娥主任肯定了两校的研究行动,对两节课给予了较高评价。她结合两节课的教学,给了大家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建议。让参与研究的老师们都明白,每个教学版块的确定,学习活动的设计都要指向语文学习的目标,我们进行课堂范式的研究,就要基于我们的常态课,真正让技术融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我们要去探寻适切的支撑学习活动的支架,形成可操作的,真正能为广大老师所适用的范式。戴主任也基于这两堂课,初步提炼出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范式框架。管主任也从教师、课堂、学生三方面,给大家分析了互联网+时代课堂与数字化的区别,提出让这种教学范式班级常态化的要求。
互联网+,我们已出发。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我们相信,我们这个团队,会在研究中凝聚更多的智慧,为学生创造全新的学习生活。
撰稿:黄汝皎摄影:蒋晓燕审核:蒋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