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在解小二楼演播厅开展了数字化活动——暨镇海—常州区域交流活动,呈现了两堂精彩纷呈的数字化课堂教学:解放路小学黄汝皎老师执教的语文课《识字8》、兰陵小学老师王蕾执教的英语课《我爱冰激凌》。
在这两节课的准备过程中,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戴晓娥、武进电教馆主任宋惠平的悉心指导和尚学平台的技术支持下,两校备课团队为确保课堂的精彩呈现倾尽全力。
本次数字化课堂体现出“真”、“准”、“新”的三大教学特点:
一是实现在课堂情境中最大化的在学习,真学习。语文课围绕“识字”,从包这个生字种子引入,孩子们自己利用平台让“包”字开花,小组合作学习:加一加组成新字、组一组说说词语、找一找发现规律;英语课从一开始的猜测故事、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再到学习单词句型,梳理故事脉络。两堂课都不是被动的跟着老师学,而是借助平台和网络,由学生基于自己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主动完成的。
二是准确把握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语文课体现了低年级教方法、有趣味的特征:通过平台的图片游戏让孩子巩固对“包”字意义的理解,接着小游戏“包字开花”又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分享成果,在有趣的游戏中,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英语课体现了高年级重思维,提能力的特征:通过平台的及时抓捕和讨论分享功能的使用,学生从最基本思维导图开始,逐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新的思维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思维导图从学习到个性化再到创造的能力飞跃。
三是尝试互联网+时代小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学中玩,玩中学。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地教,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新颖有趣的闯关游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和环境中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
活动末段,宋惠平主任对两节课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这两堂数字化课有四个亮点:第一,有现场感、在场感;第二,教师的综合表现、综合素养,把学生置身于网上的学习活动,学生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用技术学习、分享;第三,学生活动组织后的学习效果可以直接用平台检测,教师灵活作出教学调整;第四,数字化课堂带来了学习方式的传承。同时,宋主任进一步提出了学习活动设计可以更大胆、更开放,更充分地利用平台技术组织教学的良好希望。
撰稿人:黄汝皎 摄影:尚学趣工作人员 审核人:刘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