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绵延至今,已有2000多年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全课程三年级学生主题课程,它对于学生不应当仅仅是一种好玩的课程,最后,它将回到文化的本源。课程的尾声,我们会进行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香梅的演播厅。
【课程故事】
说起端午,孩子们只知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家人要包粽子、吃粽子,是一个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
今天香梅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全体老师和同学齐聚演播厅,一起聆听刘亦老师的端午课程《你不知道的屈原 你不知道的端午》,精彩纷呈地互动环节,严谨而又不失风趣地为大家介绍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屈原和端午节。
“屈原姓啥名啥?”活动一开始,刘老师就抛来了一个我们认为傻子都会回答的问题。“姓屈名原”,答案是错误的,“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原来,“屈”是氏,“原”是字“屈原到底长啥样?”一看现代剧的扮演照片才知道,“哇!太帅了吧!”演播厅里一片惊呼,颜值堪比宋仲基。“高颜值的屈原却是靠才华吃饭。”刘老师继续为我们介绍:“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诗人。”真是万万没想到啊!通过《芈月传》的视频片断,大家一睹了屈原的《九歌》中的两首作品,让大家对屈原更加敬佩了!
最后刘老师又用一个提醒和一个遗憾介绍了端午节的文化。端午节除了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还有驱虫避邪的传统习俗,比如编蛋兜、喝雄黄酒,所以在端午节使用的祝福语不是“端午节快乐”,而要说“端午安康”。另外虽然端午节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在2005年韩国人申请“江陵端午祭”为世界非物质保护遗产。这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吃惊和遗憾,虽然端午节是中国的,但是由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这提醒我们:端午安康 勿忘文化。
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表示活动很有意思,但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能让我们更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希望以后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三(4)林晶
【精彩花絮】





【设计意图】
唤醒文化记忆——课程联接时尚,去年《芈月传》火了,全课程老师提取了《芈月传》中和屈原相关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屈原的姓氏名字,屈原的颜值,屈原写的《九歌》等,影视作品的介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也让孩子在影视作品中感受楚地文化。最后讲述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让孩子们勿忘中国的文化。端午富含中华文化基因,既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表达,更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端午课程再次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塑造着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灵认同。
撰稿:三年级全课程团队 摄影:三年级全课程团队 审核:刘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