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日下午,陶局、周科以及局小教育集团教导主任(包括雕庄、虹景、郑陆、朝阳)一行7人,对我校进行了教育教学情况调研和现场研讨。这样由教育科首次组织的“半日调研和现场研讨活动”,可以说是对学校教导处工作的全面考量和全新挑战。
调研研讨——交流 分享 共赢
在周科的有序组织下,调研活动逐项展开。钱偲偲副主任以“促减负增效,谋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工作汇报,分“课程实施,加速发展需求”、“课堂转型,提升学业质量”、“数字学习,拓宽学习视野”三方面做了教导处工作汇报。调研组领导听完汇报,与我们教发、课发部的行政进行了互动交流,涉及教研活动积分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主题课程开发与实施;全课程实验研究与总结等相关话题,让调研组领导深入地了解了我们各项工作的落实与研究、亮点与发展。趁热打铁的研讨,更有学习力!
随后,调研组领导细致翻看了学校课程建设的相关资料,查看了现场确定的五(3)班的所有作业,又与随机抽取的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学校“减负增效”工作的落实情况。在总结阶段,调研组领导对我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实践聚焦——课改 发现 生长
以这次调研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体现我校“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管理质量”的发展主题。基于这样的理解和定位,我们对后阶段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体现“3个”聚焦:课改、发现、生长。
深化课程改革,就是要真正着眼于人的培养,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学校应当把课程建设置于“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兴趣和选择。教师要大力推动课程融合,真正投入课堂转型,围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成长。在这个互联网加的时代,要充分借助数字化的优势,助推课堂转型。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充分释放教师和学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能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价值。我们聚焦发现,发现教师的良好师德、教学能力和责任心,发现教师的智慧、研究和创造力;让教师成为促进学校发展和创造办学特色的主体。我们聚焦发现,倾听学生成长的真实声音,关注学生现时在校的生存状态,提高学生在校生活的生命质量,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班级、学校真正成为学生自由而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教育本身正在成为更加细致、柔性、个性化的专业劳动,这就要求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质量是生长出来的。生长,是教育质量的产生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教育的真谛就是在陪伴成长中唤醒孩子彼此心灵中的良善、智慧、美好,教师在每天的感悟中成长、修炼,从而把教育当做真正可以托付终身的事业。
2016,我们努力向上生长,深化课程改革,提高管理质量,让幸福、美好成为教育的常态。
撰稿:蒋晓燕 摄影:王小波 审核: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