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是一种寓意“平安”的水果,那么在孩子的眼中,苹果真的只是水果吗?
“我想到了白雪公主吃过的那个苹果。”
“我最喜欢《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的绘本里的那个苹果,我也想成为那样的鼠小弟。”
“你说的是苹果产品吗?我爸爸用的就是iphone4,我自己也有一个ipad。”
…… ……
在孩子们奇异缤纷的想象之下,苹果完成了奇妙的转型,成了童话故事里的角色,成了绘本故事中的元素,成为今后心中的梦想,成了对未来科技的憧憬。然而教育就是应该思考如何继续保持孩子这般无限的创意,将它发扬光大。学期初,解小整体启动了“苹果课程”,自新学年的第一天,就洒下了滋养学生成长的雨露。
“蛮拼的”——前期策划,孕育适合学生成长的土壤
基于前期对于学生的调查,结合学生成长年段的特征以及教师的特长,在解小课程研发部和学生发展部的联合牵头下,“苹果课程”进入了前期策划阶段。在前期策划中,全员参与,年级实施,课程目标和而不同,实施方式各具特色,均为学生个性成长架设合适的路径。经过各实施小组的多次探讨和协商,经历从任课老师、年级组长到部门成员、分管领导的层层甄选,制订了“苹果课程”的基本框架:活动课程和基础课程相互结合,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相互关联。活动课程围绕开学系列特色活动和阶段庆典仪式展开,具有典型的成长性和开放性,基础课程根据各年段基础目标进行实施,具有整体性和知识性,拓展课程则依据学生兴趣进行深入探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关注学生潜能和兴趣,侧重探究性和体验性。
至此,一个围绕学生成长发展的“苹果课程”应运而生。其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参与的全员性、内容的丰富性、活动的选择性和实践的体验性,让解小的校园创意无限、智慧无限。
“任性的”——主题实施,建构彰显个性发展的生态
3月1日,“活动课程”拉开了整个“苹果课程”的序幕。这天也正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解小的“阳光娃们”怀着开学的喜悦之情开开心心地步入校园,他们有的戴着苹果帽,有的穿着苹果服,有的拎着苹果灯笼,还有的举着苹果棒,个个喜气洋洋。在校园门口,还有热情的“苹果”老师们为“阳光娃”们送上新年的礼物——红通通的“平安果”,并传递新年的祝福。“阳光娃”们带着甜甜的笑容跨越了“苹果之门”,去寻找新的一年里的“苹果愿望”——聪慧、平安、能干、感恩、解放……这一天,每班的班主任老师也在教室里和学生们一起交流假期生活,并送上了羊年祝福,并详细介绍了各自年级“苹果课程”的内容,孩子们听完后,都对本学期的“苹果”课程充满了期待。
3月3日—3月9日,“苹果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正式开展,各级部根据主题,全员参与,全科推进,带领学生遨游在“创意”的海洋之中。
“极好的”——变革评价,呵护促进师生交互的环境
一年级变传统的评价为分享,用“苹果shu”与孩子们一同分享课程带来的欢乐,将各科中与“苹果”相关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在建构的主题课程中或写、或画、或舞、或演,让学生课堂中与课堂之外时刻感受着“苹果主题创意课程”所带来的风暴,他们还颇具创意的设计了“苹果币”,以供孩子在活动中进行搜集和参与;二年级充分结合年级的主题文化——童话,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集中探究了“童话中的小苹果”,有编排童话剧、学跳苹果操,还有创造“苹果”童话时钟等等,孩子们不再受传统的学科束缚,而是徜徉在童话的世界里享受这“苹果”的童话色彩;三年级立足“十岁的成长礼”,带领感知生命中成长的“苹果味儿”,时而青涩、时而甜蜜,一堂堂充满成长气息的课程在浓浓的“苹果味儿”中展开,苹果主题的亲子活动、以苹果为主题的家庭研究、品尝苹果的味道、体验成长的快乐等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一一展开;四年级从“我眼中的苹果”的角度出发,以语文课本里《苹果中的五角星》开篇,绘画“我眼中的苹果”、制作“我喜爱的苹果派”、测量“苹果的大小”从各个方面来感知苹果,认识苹果,在苹果课程中学生学得认真,玩得开心;五、六年级的孩子进行了对“苹果”科技产品的探究,从研究“苹果”的科技产品到研究“乔布斯”,从研究“苹果”软件到研究“苹果”文化,孩子们在对“苹果”的价值定位和整体认知越来越全面和清晰,在“苹果”的世界里,孩子们探究得不亦乐乎……
围绕“让学生站在正中央”的核心定位,立足“学生奔跑成长年”的整体规划,学校紧紧抓住“解放”的办学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适合他们最优发展的“立交桥”,在建立更加开放多样的学科体系和课程建设中进行了新的尝试,发掘学生潜力和才智,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撰稿人: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