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转型宛如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校园,又似一股清凉的甘泉流淌在老师的心田.10月23日下午,一年级备课组课堂转型展示活动在周莉云老师的主持下进行,特邀专家邓炜老师观摩指导。
青年教师张璐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让我们看到了解小新教师的力量,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使学生通过观察、辨认、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 、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
仇宏老师执教《有趣的拼搭》一课,寓教于乐,很好地诠释了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课堂转型目标。整节课采用了学生最喜欢的方式——玩一玩,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成长。从滚一滚、推一推、摸一摸、搭一搭到数一数,每个教学环节紧紧相扣,井然有条。在“摸球”环节,经历了“看示例”,“小组活动、小组摸球”,“老师摸学生猜”三个过程,交流方式多样性,很自然地渗透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内容,既有深度又浅显易懂。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他们毫不羞涩,积极大胆的发言,赢得了在座老师的阵阵掌声。
两节课后,数学老师齐聚六楼教学研究室对本次展示课进行研究,邓炜老师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说:“今天我很高兴,我听到了理想中的好课。课堂转型贵在坚持,学生的表现透露着教师平时的努力。”她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重规则意识和倾听习惯的培训,每个成员都应该知道自己做什么,每个孩子都要做到认真倾听,长期下去,全班同学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评价,小组学习带动整个班级的共同学习。她同时给两个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要注意活动之后的效率性、交流方式的多样性和教师评价的准确性。
相信在邓老师的指导下,在各位数学老师相互的探讨与交流中,解小的数学课能够越来越好,在课堂转型这条幸福的教育之路上走的更稳、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