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4月11日,一个细雨绵绵的春日,“中国(南京区)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研讨会”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如期举行,我校英语组五位老师前往南京,观摩了两节由南外老师执教的《典范英语》示范课。耳目一新的英语课堂,学生们流利地道的口语,闪现智慧灵光的思想,都令我们赞叹不已。
第一节是由王露老师执教的典范英语4《Looking After Gran》。王老师教态轻松,口语纯正,极富表现力。轻松欢快的歌曲热身之后,说唱形式的rap daily show就让我们觉得眼前一亮,看着学生很high地自主参与课堂,我们纷纷感叹:原来儿歌还可以换个这么有创意的包装!接着,王老师一一呈现精美有趣的图片插画,进入文本阅读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不断预测故事发展情节;时而通过故事情境进行设问,时而让学生看图自主提问,进而引入预授课文进行验证。阅读后的chain game复述环节也是亮点之一,孩子们眉飞色舞、声情并茂地复述表演后,又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给故事起新名字。新鲜有趣的故事情节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孩子们的海量词汇、机智应答给高效的课堂锦上添花。最后,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更是体现了“学文化、启心智、爱生命”的英语教育目标。
第二节是由林瑶老师执教的典范英语7《Micro the Metal Dog》。在这节课上,林老师则更多地发挥组织、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更多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与学生交流情感、碰撞思想、升华智慧。在复习环节,让学生就“更喜欢宠物狗还是机器狗”发表自己的看法;在follow-up环节,让学生就“坚持自我还是改变自我”进行小型辩论。整节课,无论是自主提问,还是复述、表演故事,学生无疑是舞台上的主角,掌握了自主权和主动权。林老师做的更好的一点是“文学即是生活”,她充分地体会并做到了引导学生基于故事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以此体验人生、感悟生活。
两节课颠覆了长期以来备受抨击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形态,摒弃了一味“讲单词、析语法、做练习”的英语课堂模式,也搁置了内容空洞、形式花哨的“花架子”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填鸭”的对象,而成了主动理解、建构、表达意义的主体,在故事情境中学习英语、体验快乐。
据了解,《典范英语》是一套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原版引进的阅读材料,原名《牛津阅读树》(Oxford Reading Tree),使用范围遍及全球各地,在英国有80%的学校用它教学生学习母语,全球有133个国家用它教学生学习外语。《典范英语》从中精选出几百个最适合我国中小学生学习的故事和文学作品,配有大量原版绘制的精美彩色插图和纯正优美的录音材料。南外全体教师从2012年开始热情投入到《典范英语》的教法研究中,通过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等方式,逐渐摸索出了适合学校的特色教学之路。
《典范英语》泛读的教学定位跟我们沙拉英语校本课程的定位不谋而合,均重在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理解故事,体会情感,在故事学习中了解文化,拓宽视野。要“以读为本,听读结合,形成语感,促说带写”。这两节《典范英语》示范课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启示,指引了方向,值得我们深思并大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