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我校数学教研活动在学科主任、教研组长的组织下有序开展
一 赏析名家课堂 走进“大问题教学”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而“思”源于“问”。问题让学生有了数学思考的欲望,也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基于此,黄爱华老师提出了大问题教学,用最好的问题串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
今天的教研活动,第一个议程是继续研究和学习大问题教学。首先我们一起赏析了骆奇老师执教的最小公倍数一课。骆老师别具匠心地创设了“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探索位于正多边形上猴子的身体和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情境巧妙、引人入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同时,老师通过“大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思考“猴子尾巴和身体重新接回的奥秘到底什么?”让学生自主探究游戏活动背后的数学原理,从而将情境、问题与“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课堂上,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有条不紊,独立思考、小组探讨、生生沟通、师生对话、全班交流等,学生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活动充分、思考深入,学习高效!整节课情境创设巧妙独到,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教师放手学生自主探究,归纳。看完整节课,让我们老师感触很多,对课堂教学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二 让学生走上讲台 使课堂焕发光彩
“大问题”的教学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索者而不是操作工。“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黄爱华
学习了以“大问题”贯穿的几节课,老师们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姚文兰老师提出要让问题问的有价值,课堂教学不为问题形式而问题,而是为了教学而问题,周莉云老师更是率先在平时的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使用简单的四句话1.请大家听我说... 2.我特别要强调的是... 3.你还有什么疑问吗?4.感谢大家听我说。从而让学生真正的走上讲台,从学生“听”课转变成学生“讲”课,越来越多的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师退到了学生的身后,引导学生学习,把思考的时间,思考的空间,质疑问题的权利,探究性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大问题”教学改变了“一问到底”的传统课堂,更好地诠释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走向了丰富与厚重,我们解小的老师将会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扎实教学,勇往直前!


撰稿:吴婧
摄影: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