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课程”是由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率先提出的全新概念,这是一种淡化学科界限,强化学科融合,覆盖全面生活,注重全员参与,以培养“全人”为最终教育目标的全新教学组织管理形式。2013年7月7日,北京亦庄小学的曹君校长、常丽华主任、张宏伟主任、钱锋主任、陈超老师,来到了常州市解放路小学与天宁区的300多位小学教师分享“全课程”的教育智慧,他们的精彩分享给所有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坚定了我区教师积极参与到这项跨学科的全新教育改革中的决心。
为了更加清楚全面地了解全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方式,也为了更加完善我区未来教育体系,并使之变得更加科学,2013年8月20日,在区教育文体局陶建平副局长、区教研室张林主任和教育科周莉副科长的带领下,来自解放路教育集团、博爱教育集团、延陵小学、兰陵小学、北郊小学和清凉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代表亲赴北京,与亦庄实验小学的各位专家与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面对面交流学习。
新理念:从无到有的突破
一年前,现在的亦庄实验小学所在地还是一片荒凉;一年前,在李正村校长的带领下,亦庄小学“特级+硕士”的高研究性和创造性的全新教师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全课程的各项课程的开发工作;一年前,全课程还只是一个只有大致框架的美好理想……
而一年后的今天,全新的亦庄实验小学拔地而起,120平米的宽敞教室、清新糖果色的墙壁、便于展示学校和班级文化的软木板墙、处处通网络的技术保障、班班一电视五电脑的高端硬件配置……无一不透露出设计者的用心良苦;一年后的今天,全课程框架下包括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的始业课程、第二到十一学期的低中高学部的常规课程以及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课程已经基本成形并在不断完善,其中始业课程、戏剧课程等更是成为全课程体系中的颇具特色的创造性课程;一年后的今天,全课程这个全新的名字已经逐步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开始发光发热;一年后的今天,来自常州市天宁区、青岛和胜利油田的有志之师齐聚北京,为了全课程今后的更好发展和推广,进行了首次交流学习。
新目标:培养“全人”的教育
交流活动的每一天都是紧张而充实的,活动一开始,李振村校长和曹君副校长就向我们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全课程的由来并进行了详细的概念解读,让我们所有老师对其有了理性层面的初步认识,所谓全课程教育,是指以培养“全人”为目标,覆盖学校全部生活,推动学科全面融合,面向与教学相关的全部要素(包括教与学的方式、评价方式、教学组织形式、行政管理体制、学校环境等)的综合性课程改革。其中,“全人”是指人格健全、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素质全面的儿童,因此,儿童立场、儿童取向、儿童成长成为全课程教育的唯一标准。
在这样全新的理念下,全课程教育的课程开发摒弃了传统的学科分类方式,重新划定了语文、数学、英语、生活、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科学七大学科,分为始业课程、常规课程和毕业课程三大块,并配套开发了包括戏剧课程、活动课程、游戏课程、PYP课程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在校生活。为了让各位老师能清楚地直观体会,接下来的几天中,亦庄小学负责各项课程研发工作的老师们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分享了他们已有的成果和经验,并进行了热烈的现场互动:常丽华老师等结合教学实例晨诵和拉圈圈,具体介绍始业课程的实行方式,并以主题做引领,打破学科壁垒,将学科知识能力目标隐含其中,突出儿童丰富的生活;钱锋老师通过先让老师亲身体验戏剧课程再谈体会这种独特的方式,谈了他对于创造性戏剧塑造儿童完整人格,提供完整人格体验的重要性的感悟和想法,引起了在场老师的共鸣;陈超老师在游戏课程中创造性地将传统游戏和小古文联系起来,强化了学科融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来晓梅老师更是用一连串精彩纷呈的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包括生命教育、同伴交往、班级外交、童年精神和文化启蒙五大系列的活动课程体系,活动种类之丰富,活动包含内容之全面让在座老师啧啧赞叹。
新挑战:激发无限潜能
充实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一周的学习生活已经过了大半,为期一周的培训对于所有老师来说都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老师们在积极参与课程培训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和担忧: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课程?我能够胜任这项课程吗?但是经过这几天的培训,大家脑中全课程的概念日渐清晰,每位老师都在充实的培训生活中尽情体验,及时思考,快速成长,大家对未来这项课程的实施也信心倍增。
全课程的种子已经在天宁的土地上扎根,不久的新学期将长出第一批嫩芽,虽然这批嫩芽还很幼小,但在每位老师的辛勤耕耘下,在教育文体局领导的关怀下,在亦庄学校和本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全力支持下,一定会长成一片茂密森林!面对全课程,我们充满信心,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