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小学是全国名校北京十一学校直属的分校,它以开放多元的“全课程”、自由包容的办学精神和一流的硬件设施,而享誉全国。可喜的是,2013年7月7日,北京亦庄小学的曹君校长、常丽华主任、张宏伟主任、钱锋主任、陈超老师,来到了常州市解放路小学与天宁区的300多位小学教师分享“全课程”的教育智慧。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先生,常州市天宁区教育文体局任洁局长、陶建平副局长出席了本次交流会。
陶建平副局长代表常州市天宁区的教育同仁表达了对北京亦庄小学五位老师的欢迎,他简要介绍了亦庄小学办学特色和五位教师研究的领域,陶局长的介绍,让参加会议的老师对“全课程”的教育思路更加期待。
主题性:基于学科融合的PYP课程、始业课程
陈超老师首先给我们带来PYP课程,在他看来,PYP课程就是全课程。他从PYP是什么,PYP八大核心概念等方面介绍了该课程的探究性、全科性特点,并阐述了亦庄小学结合本校实际实践PYP课程的方式:首先确立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通过调查、走访、搜集资料等方式收集与主题有关的文字图片信息,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实践学生的研究心得,得出研究结论。多学科知识的汇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让PYP课程彰显着独特的魅力。
常丽华老师接着介绍了自己对于始业课程的研究。始业课程是学生正式开始学校学习生活之前的课程。学科融合、游戏精神是始业课程的特点。常老师希望通过始业课程,让孩子热爱学校、热爱学习,营造有安全感和信任度的学校生活环境。常老师介绍每周学校生活的主题,结合实例,具体介绍始业课程的实行方式。她以主题做引领,打破学科壁垒,将学科知识能力目标隐含其中,突出儿童丰富的生活。接着常老师还结合语文课程的改革,结合研究梅花的主题,阐述了全课程高度强调课程的自主性和独创性特点。常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证了全课程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课程,是经得起检验的课程,是孩子们能力全面发展的课程。
全面性:走进全课程和项目管理的实践
曹君校长从概念解读、目标定位、整体框架、教学管理四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全课程”的教育实践过程。她认为“全课程”是一个红苹果;“全课程”是一副调节近视的眼镜;“全课程”是“万花筒”是自助餐。在曹校长看来,“全课程”以培养“全人”为目标,覆盖全部的学生生活,涉及全部学科,全员参与,强调“三全”的学习方式,培养“全科教师”,全面性、自主性、趣味性是“全课程”的特有魅力。曹君校长认为全课程的研发和实践离不开先进的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项目管理。她从什么是项目、项目从哪里来、项目管理的流程、项目管理的意义等方面介绍了项目管理让每个人成为中心,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也极大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创造性:学校“三表”和戏剧课程的最终目标
下午,张宏伟主任饶有兴致地从学校的“三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学校总表谈起,介绍了亦庄小学的作息时间表突破统一规定,更加灵活自由的特点;班级课表统一时段与自由安排相结合的特色;学校总表没有的教学形式。他强调亦庄小学采用“包班教学”,目的是通过游戏化、活动化、故事化、戏剧化来变革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他以亦庄小学数学课程变革为例,讲述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通过“先少后多、先慢后快、先易后难”的教学思路,让亦庄小学的数学课充满趣味性、独创性、自主性。
钱锋主任从电影和戏剧入手,从社会阴霾、家庭问题、校园冷暴力三个方面介绍儿童电影关注的内容,他认为应该构建校园电影分级体系,让孩子们看最适合的电影。接着他从戏剧课程在国内小学开展的现状、戏剧课程的特点、戏剧课程的八大智能、戏剧课程的实践方式等方面介绍了戏剧课程不单纯以表演戏剧为目的,而是以游戏的方式模拟人生,是打通学科界限的综合艺术课程。钱锋老师强调戏剧课程对于培养儿童的多项智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戏剧课程的开设也是未来小学教育的大势所趋。
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考“全课程”让天宁区的300多位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现在的教育模式,心灵的震颤、久久的反思、热烈的掌声在解小报告厅交融,相信在常州市教育文体局领导的关怀下,在天宁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下,“全课程”之花必将在孩子的心中绽放!
撰稿:谭庆柱 摄影:王小波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