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好的天气,一阵微风拂面而来,带来阵阵清凉。今天,4月17日,我校数学教研组活动在李晔老师的组织下如期开展。
本次活动,很荣幸,我们请到汪履平主任为我们研读数学新课标。汪主任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课例,形象的比喻讲解课标,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在汪主任的指导下,顿时有了活力和趣味。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积极的参与讨论,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汪主任将内容总结提炼为五个要求:梳理明确,立足课内,面向全体,以习为主,“滚雪球”,然后分别对每一点做了详细的解说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新课标与老课标对比,有了理性的回归。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1.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要让孩子们学会倾听,要用耳朵听,听的清楚;用眼睛听,听的专注;用心听,听的深刻。
2.修炼教师的语言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有清晰明白的语言评价,努力成为一名具有亲和力,穿透力,感召力的老师。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
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5.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课程改革
我们老师需要做的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再次学习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撰稿:吴婧
摄影: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