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阴雨绵绵,还零星飘着雪,在这样一个寒意正浓的冬日,邓炜老师带领工作室的老师来到我校举行本学期工作室的第三次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中,两位青年男教师呈现了两节精心准备的课,学生们都收获满满。
第一节课是由陆卫华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本课要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陆老师在把握重难点的基础上,紧扣数学本质,以数学模型为抓手,突破教材,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具,让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由粗浅到深入,由表象到本质,学生思维发展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深入,同时在课堂互动中形成数学建模。
第二节是由王小波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课上,王老师扶放结合,适时引导,认识圆柱时,由于学生对圆柱已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王老师先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圆柱,再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自学题,认真观察学具、采用边看书边交流 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王老师还比较注意学习方法的迁移,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对圆柱的特征进行研究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对于圆柱是从面(面的个数、面的特征)、高(什么是高、高的条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听完两节课后,老师们共同深入探讨了这两节课的优劣,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最后邓老师点评这两节课并给大家做了引领。邓老师指出:图形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几何直观教学,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时候要基于学生,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而设计教学,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认识圆柱和圆锥》这一课,教师要明确圆柱圆锥到底要认识到什么样的程度,要关注数学本质,要让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积累感性的经验。
严寒阻挡不了老师们对数学教学的热情,更挡住老师们不断钻研课堂教学的步伐。
撰稿:陆卫华
摄影: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