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冬日早晨,温暖的阳光让这座百年解小沉浸在忙碌和喜悦中,解小语文团队迎着晨曦,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语文教研活动。上午第一节课,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三7班,开始第11周语文教研之旅。今天呈现的是两节中高年级的课,两位教师精心准备,给学生新一周的激情,给听课老师带来新的感官享受。
在三7班,沈显丽老师声情并茂的引领,将同学们带入《掌声》一课的文境中,以“掌声”作为打通文本的文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圈、点、勾、画,深刻理解“班级里两次热烈的掌声见证了瘸腿女孩小英从害怕、自卑、紧张到走不困境,打开心扉,活泼开朗的变化。”进而通过品词析句,教给中年级学生阅读的学习技巧。另外,课中,沈老师巧设情境,把自己当做故事中的小英,拓宽同学们的怜悯、同情的思路,在扎实有效地教学设计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高。
第二节课是校优秀青年语文教师钱偲偲带来的《莫高窟》,钱老师的课堂掷地有声,教学设计版块清晰。教人以渔,梳理文脉,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钱老师的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层层点拨,让学生一步步掌握阅读语文的学习方法,整篇课文的提纲跃然纸上;同时钱老师还能抓住文本中有特点的总分结构的段落,进行适时的写片段训练,润物无声。
听完两节研究课,语文教师在蒋晓燕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探讨性的评课,各级部老师畅所欲言。陈东勤老师对第一堂课做了详细的点评,针对课堂的细微不足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对于《莫高窟》一课,同是五年级的任凌云老师提出针对此类历史性较强的说明文章应该如何激趣的话题,郭庆华、蒋晓燕老师都提出自己对于课外拓展的必要性和手段的理解,让执教者和在场的老师深有启发。最后林纪华老师高屋建瓴,做出总结性的点评。林老师提出,中高年级的课堂语文味应该更浓,教师要大胆的放开手来,对学生适当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中,学生学会的是学习语文的技巧。热烈的讨论,总会有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相信这样的语文教研活动会给语文教学工作带来新的理念,新的动力,新的追求。
撰稿、拍照:戴彩娥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