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做一件事
战胜自己,这绝不是空话
人生路上谁没坎坷?运动员经历的波折,往往超越常人,要想取得成功,战胜自己就得落到实处。
1984至1986年,张玉萍的跳水生涯一直走在上升通道。1987年成了人生的一大转折。脚受了伤,成绩开始下降。国家队的竞争是靠实力说话的,你成绩跳不到最前列,选择只有一个:退回省队。
就这样,17岁的张玉萍回了江苏省队。人,一下胖了不少,心,空落落的。“当时江苏跳水没人接班,而我的年龄还小,组织上不可能就这样放弃我。为了减体重、增体能,我自觉做到每天集训前先跑步10圈,中午跑步往返一趟中山陵,晚上再跳健身操。一年之内首先将体重降了10多斤,省队对我也极为重视,由金海泉教练专门负责我一个人的训练。1988年,凭借实力我跳回了全国锦标赛冠军,后来我的关系没转,仍留在省队,但人却重新获得代表国家队参赛的资格,1988、1989我的职业生涯焕发出了新生。”
除了这段低谷,张玉萍还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克服TOT现象的过程。TOT是体育运动员经常会碰到的情况,具体到跳水而言,就是运动员短时间内突然对动作丧失记忆,不少运动员就是没法战胜TOT,无奈中告别了运动生涯。“我在1985年的时候也患过这个毛病,一个转体复合动作,前翻、后翻都不乱,但当中夹着的动作上去一转就忘了,怎么都不行。人在空中无所适从,状态挺可怕的。整整3个月,教练拉着保护绳,我昵,流着眼泪走上跳板,闭着眼睛往下跳,那时的心情真的复杂,因为不是由于害怕,而是半点感觉都没有了。好在3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最后总算挺过来了。”
“我现在带的是少年选手”
漫步在绿荫环绕的南京体育学院,张玉萍可谓一草一木皆是情。时光倒退30年,活泼好动的小丫头片子张玉萍,来到了这块改变她命运的土地,而今,身为高级教练的她,迎来的是一个个怀揣跳水梦想的少男少女。
“南体集教学、科研与训练与一体,尤其是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做得很到位。看着这些孩子,眼里浮现的就是当年的自己。”
“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我就想着尽最大的努力把孩子带好。”至今,张玉萍训练的小选手中多名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吴圣平,“小圣平是五六年前来我这儿接受训练的,形态和身体素质不错,练过体操,入门比较容易。缺点是水感较差。但好在这个小姑娘很有自控力,家长也极为配合,训练十分刻苦。打我这儿脱手一年,就进了国家队。如今成了国家跳水队的新星。”
话及家乡,张玉萍高兴地表示,“我这儿有10个跳水人才输送点,常州几乎是其中做得最好的一个。省运会在常州的成功举办也说明了常州的综合实力,我这辈子跟跳水结缘,真心地希望为家乡、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多尽一分心,多出一分力。”
张玉萍在解放路小学的稻草堆上,第一次接触了“竖蜻蜓”、“翻跟头”,从此迷上了垫床运动,一发不可收。那段时间的锻炼为她后来成为跳水冠军奠定了基础。上小学的时候,她就进入市少年体校体操队训练,成绩出色,后又进省少体校体操队训练。省跳水队教练来体操队挑选人才,看中了张玉萍,觉得她体操功底好,胆子又大,就选进了跳水队。教练没看错人,经多年刻苦训练,张玉萍终于出成绩了。1984年3月,张玉萍赴莫斯科参加的“春燕杯”国际跳水邀请赛,一举拿下了冠军。1989年5月,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举行的第六届跳水世界杯赛中,张玉萍获得世界冠军。张玉萍为祖国争了光,为江苏、为常州、为解小争了光。她的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激励着解小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张玉萍现任江苏省女子跳水队教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