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的印记
——我在解小实习的日子里
实习教师:朱解佚人
走进解小,就像是翻开了一本从未读过的精彩好书。细细品读之后,我不仅学习了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更为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而感动,因为这爱已在老师们的身上留下了可贵的印记:
一种习惯
这是由于经常关注学生而养成的习惯。有这种习惯的教师在每当身边有学生时,就会像条件反射一样,立即关注学生们的一举一动,并快速地做出评价。
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我发现,每当我的指导老师身边有很多学生时,她就立即环顾四周,注意着周围的环境、学生的数量以及他们各自在做些什么。正因为这样,她才会注意到早晨擦洗教室瓷砖的学生在未被提醒的情况下仍很负责地完成了她的打扫工作,并立即对其全班表扬——她清楚地意识到,这样的事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了不起的。可是当时的我却连这位学生的人影都没看到。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习,慢慢的,我也养成了这种习惯。下课时,学生们在教室附近自由活动,我则站在靠近门口的位置观察学生,一有情况就上前处理。由于我班教室的“地理环境”较为特殊——附近既有天桥,又有楼梯,而这两处是我班学生游戏的“禁区”,所以这时我真恨不得有四双眼睛:一双看着教室里的学生;一双注意着走廊上的学生;一双盯着天桥;还有一双注视着楼梯。最好干脆把自己变成雷达,自动对周围事物进行扫描。就这样,往往在这十分钟内什么事情都没干,汗倒也下来了。
一种直觉
这种直觉只有时时刻刻关心学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来。凭着这种直觉,班主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预测事情的下一步发展对于学生的影响,从而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这个学期刚开始时,学生要在体育课上学习扔沙包。有的学生就觉得沙包特别好玩,于是他们上体育课时要玩,平时下了课也玩。我看着他们欢蹦乱跳的样子,自己也觉得十分快活。正在这时,忽听一声大喝:“沙包收起来!”——班主任拉着长脸走过来了,“以后除了体育课上,不要让我在其他时间看到你们的沙包!”我不禁纳闷:扔沙包怎么了?难道这软软的沙包会把小孩子砸晕喽?孩子也不至于那么脆弱吧。所以当我单独在班里时,看到学生们玩沙包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里还是喜欢他们活泼快乐的样子。结果就像班主任预料的那样,果然出事了:有一天中午,一个学生将沙包扔到一位怀孕的老师的肚子上,险些酿成惨剧。自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对这类行为大意了。
在后来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每见到学生有一个举动就会立即判断出这样做下去会对学生有何影响,久而久之,也有了一点点这种直觉。有一次我环顾班级时,看见有几位同学聚在一起,而且他们的神情并不开心,虽然他们什么都没做,但不知为何我却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于是立刻上前询问,原来他们刚才发生了口角,正在酝酿情绪准备大打一场。我心想:原来你们这么小也会有这种恐怖的念头呀,还好我早了一步。
直到将书本翻到这一页,才明白为什么殷雪梅老师在危急关头能够不假思索地舍身救学生,也理解了“老师是学生的母亲”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都是那关爱的印记发生的作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