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月的最后一天,彭志祥工作室的成员走进解放路小学,聆听了秦宇杰老师关于一堂课外阅读策略的指导课,《我要做好孩子》――寻找笑的源泉。课上老师抓住《我要做好孩子》这部儿童长篇小说中有趣、幽默之处,引导学生思考“笑声背后有什么”。让学生知道,好的幽默作品是笑过之后,我们会感动、会思考、心灵会触动。幽默是作者人生态度的体现。这节课,孩子们在笑声中获得一种温情的滋养,得到一次精神上的充电。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读一本书,读完这本书后,引发一些思考,带来一些启示,获得一种智慧,这些也非常重要,这节课引发了学生对于幽默这个话题的思考,在今后的阅读、生活过程中,学生必定会对幽默这一话题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思考。引领学生感受幽默、学会快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这大概是这个儿童节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了。
课后工作室成员就这堂课以及整本书的阅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议论纷纷、畅所欲言。刘尊健老师谈到整本书的阅读问题时,谈到,“一本书的量很大,我们往往就课论课。我们应该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去读,交流的形式应该多样。这节课主题集中,抓住“笑”这个主题,通过外貌、理财等片断来讨论,有收有放,读书交流成效大。”彭校长指出,“幽默、想像是儿童故事的两大要素。想像不是幻想,它以描述儿童生活为原型,加入诗意的东西,幽默不是搞笑,是笑过之后让你回味的芬芳,真正的幽默来自生活,幽默往往是整体表现。作为一堂课的操作来说,还是应该从小切口切入,要抓住每个孩子笑声背后不同的内涵。儿童文学要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儿童的感性化、情绪化与儿童故事有很大相似之处,当然我们也不能放弃理性。用理性的目光审视我们的感性”。
评课后,彭校长又布置了下一阶段工作室的工作,六月的活动以网上交流为主,工作室成员将在工作室网站的论坛,就某些问题开展交流、讨论、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