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多地感觉到它给我们的职业带来的冲击,同时它也越来越强烈地呼唤教育研究文化,呼唤教师的专业成长。办有灵魂的教育,做有思想的教师,育有底气的学生,这是我们追求的共同愿景。课改也使我们更加坚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在践行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本次阳光论坛活动涤荡着我们的思想,澄清着我们的疑惑,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收获了睿智和精彩。

蒋晓燕:教师应该引导每一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要发现、扶正孩子心灵中的幼苗,把阳光给我们可爱的学生,我们的学生会成长地更快乐!
沈阳: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沉默更能让学生明白老师的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是开展学习工作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夸奖也好注意方法。
王冰清:我觉得对学生要做到“三心二意”——奉献爱心、永葆童心、持以恒心;处处留意、富有创意。
闵莉:有时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慈眉善目的微笑都会让学生牢记一生!
秦宇杰:心中装着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自己的希望就是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
金贤:“磨课”让我成长。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压力才能成长。
《西湖》让我懂得尊重每位学生的发言。
《蒲公英》让我懂得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元素,让多媒体课件走入学生文本。
《井》让我明白试上、磨课的重要性。
《天窗》使我懂得到何为磨课。备课要非常细致。评价语不仅是对学生的鼓励、表扬,更是对孩子认识新知的引领。倾听学生发言的非常重要。
《心田上的百合花》告诉我学会自己思考,教师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
刘亦: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值得我们好好去探索、尝试。
郭庆华:不要满足于做教书匠,要做科研型的老师,善于发现教育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教学理论,优化教学手段。
张慧:教师成长需要专业化。
脚踏实地,相信自己,你的面前会有崭新的天地。
张莉娜:牢记教师使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将教育作为幸福人生的一个支柱,树立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学做人,学知识为最终目的。
张莉鸣:不断改进自身教学,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
韩琳:认真参与教科研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认真备课,以积极的态度上好每一堂课,及时捕捉课堂典型事例,进行反思。
张羽:多向老教师学习,多看书,扎扎实实地进行学科教学,掌握教学规律,从实践中获得专业技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