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镇江——常州”小学科学教学城际交流研讨活动有感
为拓展科学教学研究视野,活化、深化研究品质;促进区域间学术交流,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教学多元研究文化,镇江市教研室于5月7日——8日在镇江市中山路小学举行了“镇江——常州”小学科学教学城际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常州市共有19人参加,天宁区有2个名额,我和中山路小学的李波老师有幸参加了本次活动,感觉收获颇丰。
本次交流活动的课堂教学环节中,两市的科学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体现了求真求实,努力创新,开拓进取的教学品位。镇江市索普实验小学的尤昌德老师执教的《摆》一课,思维细腻,指导到位,实验前的友情提醒具有人情味,营造了师生间的宽松气氛;常州市三井中心小学陈国强老师执教的《物体改变形状以后》一课,利用简单的生活中的材料弹簧和橡皮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自主探究,并运用图表功能展示学生的思维状态,可谓匠心独运,呈现出高超的科学教学艺术功底;镇江市实验学校的高先锋老师执教的《让瘪乒乓球鼓起来》一课,体现了穿珠成串的教学设计立意,以及对生活性实验材料教育价值的充分挖掘,开创了低年级科学探究的先河,看似简单,实有深度;常州市广化小学蒋娜老师执教的《用水测量时间》一课,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究,体现了丰厚的人文底蕴。
科学课与其他课相比学科性比较强,融合了物理、地理、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科学学科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对于科学老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与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而课堂的信息容量又比其他课要大很多,因此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在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更要准备合适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课上短短40分钟,课下花的时间可能要几倍甚至几十倍。四位老师的成功展示并不是几天练就的,它包含着多年的实践功底。课的精彩固然值得感叹,但是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到经验的不断积累,这其中的艰辛更值得感叹。课中体现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的的教学形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课堂教学环节之后,我市的教研员瞿晓峰老师针对当前研究课的选材问题做了《小议“冷课热上”》的讲座,在认识了冷课和热课之后,瞿老师着重分析了造成冷课之所以冷的原因以及冷课的价值,并从给课堂减负的方面讲解了冷课该如何热上,提出要去除教学的表演性、去除听课的欣赏性、去除评课的主观性,还原真实课堂。这无疑是在目前各个层面开展的热闹的研究课背后注入了一丝清凉,开发了一片新天地。随后,镇江市教研室教研员孙国芳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有序、有效、有趣味》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指出有序、有效、有趣味的探究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问要问在有疑之处,要问在序列当中,要前后衔接、相互呼应、逐步深化……2个讲座理论与事例结合,体现未来的教学新思路、新形势,这给我的启发很大,也将是我们今后科学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
学科间是互通的,最后用孙国芳老师讲座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善于思考的实践者才是最伟大的!”
张慧 5月8日晚11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