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以“发现”一词造句。甲学生说:“我发现一只母鸡围着草堆转。”老师嗤之以鼻。乙学生说:“我发现地球围绕着太阳转。”老师用可能找到的赞美之词把他夸奖了一番。这则小品当然不仅仅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质疑,也带给我们更多地思考。在引导学生绘画创作时,我们是否也习惯了看宇宙飞船满天飞,潜水艇满海行的“积极向上”的儿童画,以为这就是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其实我们不妨还是让孩子从发现身边的“母鸡”开始,从观察生活中微不足道的日常情景开始。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三(2)班左佑同学的学画历程。一路走来,绘画世界的形成,跟大画家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及外师传统,中得心源,其实并无二致。我们赞赏童趣,其实童趣无非是真趣——对自然和艺术的真实感受。在儿童为童趣,在少年则为少年之趣。在成人,则是成人审美趣味。但自然还是这一个自然。
马蒂斯说:“画家用观看来开始创造,观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行为。”所以,鼓励儿童独立、真实、自由地观看至关重要。诱导儿童观察、感受这世界,同时引导他们有选择地删繁就简地、更纯粹、更浓烈、更有味儿地解释他们眼中的世界,描绘不是照抄。
相信吗?给孩子们一点“阳光”,他们会变得很灿烂。
吴美勤
月牙湾——术科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