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常州市彭志祥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解放路小学,进行了本学期第二次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解放路小学的秦宇杰老师和新闸中心小学的张锡伟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两节儿童故事阅读指导课。
秦宇杰老师执教的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家李潼的童话代表作《水柳村的抱抱树》,故事讲述了一棵老柳树因为喜欢而经常抱大家,给村里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村人和他谈判并威胁他,让老柳树非常伤心,后来人们理解了他,又和他紧紧地抱在一起。课堂上,同学们通过为老柳树画表情的方式,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变化;通过发挥想像、画面再现的方式,“亲历”了村里人和抱抱树曾经共同生活的温馨画面;通过抓住了“又哭又笑”这一文本矛盾点,触发了对人物内心复杂情感的深入解读。学生在静静地品读中,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理解是多么地重要。
张锡伟老师执教的是绘本《獾的礼物》,故事讲述了獾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他给自己的朋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礼物----生活的本领,朋友们在獾去世后很难过,但想起和他共度的美好日子,发现獾就活在自己的心里。课堂上,张老师动情的讲述,恰到好处的配乐,拨动心弦的问题,让同学们沉入故事之中,流下了眼泪,引发了思考。课堂上,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在静静的聆听中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在老师搭建的平台上抒发自己的情感。
课后,工作室成员针对这两节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瞿娜容老师认为,秦老师的课如果创设的情境再生动些,学生的情感或许会更投入,感受也会更深刻。蔡淳之老师认为,张老师最后一个问题“你怕不怕死?”问得过于直白,学生较难回答,可以改为“獾离开我们了吗?”,让学生明白,獾的身体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丁军梅老师提出两个不同年级上相同绘本的建议,张老师的教学是针对三年级,相同的内容,如果给五年级上,就不能用讲述的方式,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而又真诚,真正体现了浓厚的研讨氛围。
工作室领衔人彭志祥校长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学生情感的激发,离不开想像和形象的支撑,在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必像大人那样深刻,孩子有孩子的视角,他们有着和大人不同的话语系统,我们在指导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最后,彭校长对下阶段工作室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构想。
虽然窗外秋风乍起,寒意袭人,但每个工作室成员的心中,却始终燃着一把火,因为我们的研究之路日渐明晰,我们的课堂日益真实,我们的孩子日益灵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读故事的孩子会有更多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