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阳名师工作室解小活动掠影
又是一年秋风劲,寥廓江天万里金。仰望高远、澄澈的天空,心也被感染,如滤过般明净;放眼澄黄、芬芳的田野,感慨春的忙碌,夏的播洒,才迎来秋的丰收。没有耕种不会有收获,没有课前预设,也不会有应答自如、精彩纷呈的课堂,细细想来,教育者与农人有很多相通之处。
8:30——10:00,项阳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协同解小的语文老师们一起听了刘亦和吴燕老师上的两节公开课,这两节公开课各具特色。刘亦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中的《石榴》一课,本课是一篇状物类的记叙文,刘老师将读写紧密结合,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阅读感悟到仿写表达的过程,四十分钟的教学,扎扎实实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吴燕老师执教的是一节主题为《筷子翻书》的活动作文课。课上孩子们被动手和动笔两轮比赛紧紧吸引,全情投入,快乐的游戏,畅快的表达。
课后,项阳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将两节课的理答进行了快速地数据统计,从直接诊断式理答、间接转化式理答和非语言性理答三方面进行了诊断,结合课堂中的观测实录剖析了两节课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客观地给予了两位教师以后在理答风格上的发展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第2条建议》中引用过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