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天宁区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大赛最后一战——上课,在我们学校展开了,
六位老师分为了抽签分为了两组,一组上苏教版五年级下《划船歌》,另一组则上了六年级下的《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
这样的同课异构,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对于所给教材选材的重要性。如:《划船歌》的教学我们是否一定要因为是印尼歌曲,而寻找所有与印尼有关的材料呢?这样只是简单的有人文的联系,这样还是不是音乐课?从船歌这一特殊的音乐题材类的音乐入手是否更合适?再看看《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就因为它有童年两个字所以我们在拓展时就把所有写这童年两字的音乐素材都拿来,不做分析的全盘扔给孩子,他们真的可以接受吗?他们真的都能理解吗?
教师对于教材歌曲重难点把握的重要性。如:《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中的切分节奏真的是难点吗?其实不然,学生很快都能掌握。我们现在在教学中往往只是在乎孩子们的节奏而忽略了音准和音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不光要让学生做到唱对歌曲,声音的质量也是很重要。
还有对于孩子们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的培养应该从一二年级开始,如:五线谱的学习和认识,只有从低年级就开始灌输给孩子,到了高年级他们才能拥有唱歌谱的能力。又如:听赏音乐的习惯,只有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他们安静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到高年级时遇到较长的乐曲或歌曲欣赏时才能做到没有声音认真的“听”懂音乐。
在以后的教学我也要注重培养自己挖掘教材的能力,注重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注重培养自己对于学生、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这样才能拥有更有效的音乐课堂。
作者:姚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