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连三的寒流,浩浩荡荡地由北南下,越过了千山万水,直达江南。刺骨的寒风、阴霾的天空,本该郁闷的心情,此刻却异常舒畅。因为今天,在学校发展联盟的活动中,郜秋雁老师和吴春柳老师带来的《诺贝尔》、《黄鹤楼》,点燃了这个冬天最温暖的一把火。
两位老师已过而立之年,但当学校交给她们这一开课任务后,欣然接受。她们认真备课,反复磨课,汲取各方意见。这种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让人感动,值得我们每一位年轻老师学习。
课堂上,郜老师以“毫不气馁”这个关键词语为切入点,并将这条主线贯穿教学始末。老师引领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而吴老师的开场白为一曲《烟花三月》,甜美的歌声,委婉的歌词,使学生未读课文先有情。整堂课上,吴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让我们感受到诗意语文的魅力。
今天的两节课,两位老师向大家展示了驾轻就熟的教学技巧,我们看到了她们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听到了信手拈来的课堂评价。日渐成熟的教学风格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在佩服之余,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切浸透着她们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平时教学扎实的功底。
汪履平老师在充分肯定了这两堂好课的同时,给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希望老师们在研读教材时,进行角色的转换,除了“读者”读,“教者"读外,更多思考“学者”读。二、希望老师们更多地营造“情景交融”的课堂氛围。
两位老师课堂精彩演绎,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照亮了我们,温暖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