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2017年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教职工消防运动会成绩公示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学校动态>>常态课堂 润物无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系列报道之一
常态课堂 润物无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12-03-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慧

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最有代表性、最强烈地反映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综合、大众化的理念。如何在新课改大背景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走进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孩子们在老师的常态化教学中潜移默化,不断成长。

镜头一:主题研究,显综合魅力

    黄倍佳的《今天我是升旗手》,深受孩子们的追捧。郜秋雁老师从孩子兴趣出发,将读书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小主题研究。课堂上,再次走近黄倍佳,了解作家,研究作家,为黄倍佳亲临本校,零距离接触早作准备。“猜猜她是谁?”、“深情演绎”等活动环节,引领着孩子们步步深入探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中,孩子们不断点亮思维的火花:黄倍佳还有哪些精彩作品?她来了我们可以问些啥?我们来做个调查问卷……一个个问题的诞生,随机生成的是孩子们继续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这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特色的彰显。

镜头二:大话三国,实践出真知

   《三国演义》在蒋小燕、严菊华老师的课堂上大放光彩。这是一堂阶段研究成果汇报课,孩子们对于三国故事早已烂熟于胸,课堂上一个个高举着小手,迫不及待地想来交流。讲台上,那眉飞色舞的小同学,不亚于单田芳、刘兰芳的风采;讲台下,听得津津有味的不仅仅是孩子们,还有听课的老师们。而电影《赤壁》片段的放映,又是一个新研究的开始。

镜头三:巧手灵动,活动中成长

劳动与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之一,无论是王爱玲老师带着孩子们精心制作《摩天大楼》,还是钱偲偲老师和孩子们饶有兴趣玩《折青蛙》, 她们都特别注重在活动中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这一课程要求。在剪剪贴贴之外,更多的是引导孩子观察材料,研究制作方法,组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作业。在整个课堂中两位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始终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程核心,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落实和实践,已显露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来的种种鲜活可喜的变化,为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和落实做出了示范。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走"常态化",才能使这门课程有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才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新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邮编:213003    电话总机:0519-88102061    总机传真:0519-8810206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解放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