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新课程标准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
上周,分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吴佳伟校长带着老师们,走进三年级,聆听了两节别有风味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类综合实践活动课:李燕老师的《制作小蜗牛》和谭庆祝老师的《制作环保袋》。
李老师打破常规的照本选科的教学方式,特别注重在活动中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这一课程要求。课前她让孩子们分小组搜集资料研究了小蜗牛,并给小蜗牛制作了名片,课堂上孩子们分别从蜗牛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种类以及作用等方面介绍蜗牛。手工制作蜗牛,也并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剪剪画画,李老师先引导孩子观察材料,研究制作方法,再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作业。孩子们做完小制作后,李老师又组织孩子们一起评选了“最佳小巧手”和“最佳小小组”。更精彩的是,制作《小蜗牛》只不过是研究的开始,李老师带着孩子们展开想象,畅想设计各种不同外壳的蜗牛。在整个课堂中李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始终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程核心,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谭庆祝老师,始终把自己放在帮助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地位,不去安排支配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是把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其中。课堂上,孩子们用材料袋提供的材料自主制作环保袋,课堂上,他们有的低声交流制作步骤,有的认真思考、设计花形,还有的流水作业、提高效率……真是一个个十足的小巧手。
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其实无论你任教的是哪一门学科,只要教师心中有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也一定会把平平淡淡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