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教学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奥数”训练。“奥数”训练追求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而教材中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其宗旨是加强对策略行程过程的体验,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策略意识”。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策略没有深层次的感受,而是因为学了策略的方法去用策略解决问题。在学生的思维中,他们认为能用普通方法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用画图或者列表来再次罗列信息?学生在自己的练习中没有实际使用的需求,也就导致了学生在使用中程序性的解题,学生感到枯燥的同时策略失去了本身的内涵,学生更是缺失了严谨的思维方法。学校数学教研组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老师集中观看了视频《解决问题策略的思考》,然后分低中高年级各自阐述了不同年级的困惑和解决办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四五六年级有专门的独立单元进行系统的教学,所以高年级的老师更有教学后的困惑。四五年级老师认为:老师教的是方法,而学生对策略的体会是内在的,需要学生在练习中自己体悟感受。要让学生体验到策略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解答问题。六年级老师认为要遵循三个步骤: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策略;2.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3.要关注问题的特点,选取合适的策略进行教学,不能给问题或策略贴标签。
低年级的教材中虽然没有单独的内容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归纳或方法的提炼,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会注意渗透,力求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一二年级的老师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经验让他们在方法上进一步的提升和概括。当学生经验不够的时候教师适时的提炼方法有助于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三年级老师针对平时的教学总结出,合理、灵活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但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着很好的牵引力,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重不断的训练,加强渗透,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自动自愿的选择合适的策略。
经过热烈的讨论和学习,教研组的教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解读,了解到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学习策略的需求。并引导学生对运用策略的过程及行为不断反思,深化对策略的认识,强调问题解决后的成功体验,使学生了解“过程”的价值和策略的丰富内涵,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