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10月20日下午,解小的老师们齐聚电教馆,共同聆听专家的指导,收获着“阳光课堂”所赋予的开放式教育格局带来的这段幸福旅程。
“阳光课堂”要求,课堂上的老师们将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社会现实、科学发展、艺术创造等多元素结合,让学生们跳出教材、走出教室,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而教学工作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追求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工作的主旨和主线,如何将两者合理地交融在一起,获得“双赢”是解小的老师们一直探索与追寻的教育新路子。为此,区教研室的陶建平主任带领着区教研室的专家们莅临解小,共同为老师们开启关于“如何在当前机遇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策略。
陶建平主任指出,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做到“科学”二字,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所有学科的教学质量都离不开课程的全面实施,10门课程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课程的开齐开足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关注教学质量不仅仅要看到结果,要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在教与学得过程,在“兴趣得到激发”和“情感得到交流”的前提下,才足以支撑合格的、优秀的教学质量,才可以形成一个积极的、创新的、不断向前推进的良性循环。
针对如何把握教与学的过程,陶建平主任还提到要想真正做到教学质量有保障,教学成果有质量,正确、合理的学业质量监控必不可少,相互之间的教学探究、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学业质量档案管理等都需要老师们用一份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研讨过程中,陶主任还高度评价了我校之于学业质量上做出的积极努力,并向在座的老师们通告了近年来考查学科的抽测情况,进一步鼓励解小的老师们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要把握时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再创佳绩。
随后,在陶主任的引领下,教研室的专家们深入到各学科组,开展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质量研讨。
语文组专家王勤指出,语文之道是实践之道、积累之道、不求甚解但求适解之道。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必须要做到深入研读教材,挖掘课文内容背后的精神食粮。她还提到学业质量监控,要做到科学评价,七成看课内,三成看课外,要将两者和谐统一地融合在一起,最终达到学生热爱语文、有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语文习惯、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数学组专家邓炜强调,数学科学质量的本质含义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还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地指出应从以下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1、课堂加强过程教学,充分展开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2、课堂外组织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3、检测时改革命题的方式,适当增加开放题、找规律题、问题解决的情境性、题目的数学阅读量。4、评价时跳出课堂、时间及分数的限制。
英语组专家薛红认为,英语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有其特殊性,提高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必须落实三点要求:改进现状、稳定质量和提高素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当在口语、书写、说课、命题等方面加强训练,深化理论学习的源动力,从书中挖掘理论精髓,在教学中渗透领悟。
综合组专家金燕南指出,学业质量是一个学校前进发展的生命线,科学管理、狠抓落实是关键,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将教学常规落到实处,积极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以提升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素养,同时还要抓好教研组的建设,激发老师对于学科建设的源动力。力争达到“课程价值惠及每一个学生、考试学科与考查学科和谐发展、专兼职教师教学效果同样优秀。”的教学愿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专家们深远的引领下,老师们心中对于质量体系的结构和框架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对于今后的工作也能更加准确的定位。本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坚定了老师们继续打造“阳光课堂”的决心和信心,也为解小在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提供了丰沃的阳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