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我们相约在解小,共同享受秋日的精彩;我们相约在解小,感受孩子们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感动。
天凉好个秋,9月29日上午,常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养成的构建”专题研讨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全市范围内近百名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还邀请了苏教版教材组课题部的徐晓华主任、王萍老师、周彦老师来校指导。活动分课堂展示(三节20分钟的课)和专题讲座两个环节进行。
我校青年教师翁奕旦老师展示了一年级《复韵母ie üe er》的新授内容的复习环节。用活泼灵动的教学语言,带领孩子在轻松的游戏情境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课堂中书声琅琅,“四读”培训,口令导行;写字教学,笔笔到位。向全市老师展示了解小人不遗余力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执着热情。
钱偲偲老师执教的是《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对预习单的反馈展示。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的精彩表现与钱老师睿智的引领相得益彰,展现了近年来我校年轻教师成长发展的新高度。
吴妍老师指导的《“真爱无价”主题单元拓展篇》,由学生为大家上课,形式新颖。学生分别展示了他们在小小说研究、剧本研究和单元人物探秘上的研究成果,同时还学习了一篇同主题的文章《善是一种循环》。学生们认真的精神,自信的眼神,诙谐的语言,博得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
随后秦宇杰老师作了《行走,向教育智慧的深处》的讲座,讲座具体介绍了解放路小学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对于低年级学生行为素养和习惯素养培养的初步成果。秦老师将这些成果具体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善于倾听”,让孩子学会专注;二是“乐于表达”,让孩子伶牙利齿;三是“喜爱朗读”,让孩子字正腔圆;四是“规范书写”,让孩子字如其人。秦老师图文并茂,结合解放路小学老师课堂教学的实例,展示了解小孩子在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解小的孩子是幸福的,培养这些孩子的老师看到孩子一天天的进步也同样幸福快乐。
接着,语文学科主任、课题研究的领衔人柴曙瑛老师作了《给学生撑起灵动的支点——浅谈小学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策略》的专题讲座。柴老师从课题研究背景、课题研究内容、专题研讨三方面介绍了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的成长收获的。同时,柴老师还结合课题内容,着重点评了中高段的两堂课。对钱偲偲老师的预习反馈课概括出了三个特点:1、预习单的设计,由零散枯燥走向集中有趣;2课堂内的反馈,由漫无目的走向有的放矢;学生的能力,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对吴妍老师班的麻辣教师的单元整合拓展篇的课堂,也作了精当的点评。她指出,这节课教学形式耳目一新,课堂内容厚积薄发,与吴妍老师两年多来对主题模块教学的不懈探究是分不开。同时,柴老师还向大家提出了一些适合高年级学生主题综合性活动的一些好做法。
最后,柴老师还用一首自创的小说,给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给学生撑起灵动的支点》
行走在教学的路上,
我们不断地在找寻
找寻那属于孩子的灵动支点
今天,我们在这里驻足凝望:
在朗朗上口的口令里,
我们见证了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欢畅活泼的游戏中,
我们感受了学习情趣的快乐;
在循循善诱的课堂上,
我们目睹了自主交流的酣畅;
在意趣盎然的活动中,
我们欣赏了精彩自我的风景。
或许,我们会感悟:
灵动的支点
就在我们的心里,
它只需要我们
不断思考,不断践行
就能撑起一个支点,
绽放给学生一片绚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