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降至,秋意浓。为进一步转化新课标理念,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常州市小学语文蒋琳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常州市解放路小学,围绕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工作室成员戴彩娥老师执教研讨课《黄山奇石》、蒋芙蓉老师执教研讨课《太阳》,工作室全体成员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黄妍老师莅临指导。
活动伊始,戴彩娥老师执教二年级课文《黄山奇石》。她紧扣“祖国的锦绣河山”单元主题,以“奇”字贯穿课堂,构建了“名字奇—样子奇—表达奇”的教学逻辑链。教学中,戴老师聚焦低年级“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语文要素,通过多元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在语言表达训练环节,以“仙桃石”“猴子观海”为范例,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详略布局与修辞表达。分析“仙桃石”时,她带领学生探究其“来源奇、形状奇”的特点,通过一系列问题激发想象;教学“猴子观海”时,又聚焦“动作描写+环境烘托”的表达技巧,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文字中的画面感。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为学生仿写奇石描写搭建了清晰支架。整堂课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任务群要求,又通过祖国山河的壮美画面,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随后,蒋芙蓉老师带来五年级说明文《太阳》的教学展示。她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为依托,将“说明方法的理解与运用”作为核心目标,打造了“认知—实践—迁移”的教学闭环。课堂上,蒋老师先以“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四种说明方法为抓手,通过第一段共学、2-3自然段“扶放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表格支架自主分析文本。蒋老师注重跨学科资源与习作支架的融合:补充“摄氏度的科学定义”拓宽学生知识维度;引入扫地机器人的相关数据,为学生后续习作积累素材;关联单元习作例文,强化了“说明文读写训练”的单元整体感。
蒋琳校长虽因工作外出,仍然在线上听了两节课,并对两位老师的教学做出点评。蒋校指出两节课都很有研究价值,既有低、高年级不同文体的教学碰撞,又有评课环节的深度剖析,为大家提供了可复制的教学范式。两位老师都聚焦任务群,巧妙设计,优化不同年段,不同文体的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天宁教师发展中心的黄妍老师对两节课给予了肯定,黄老师指出两节教学研讨课非常有逻辑感。指导老师们在教学时应该对学习任务群准确定位,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同时,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关键能力,不仅关注单元内部的学习逻辑,还要关注从低段到高段的语文能力的进阶和发展。老师们还要追溯段落的学习逻辑,关注段落教学。
此次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工作室的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更推动了基于任务群的语文课堂实践探索。工作室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助推常州小语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撰稿:施瑞云 拍摄:房程 审核:蒋芙蓉 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