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之美在于收获与积累,教学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持续推进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教材研究, 2025年8月30日,解放路小学全体语文老师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中线上学习了市教科院指导下各区教研员主讲的教材分析。
一年级拼音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物建立字母音形联系,培养观察力、想象力,进行看图说话训练,并构建趣味故事情境,发展表达能力。识字教学是重点,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识字教学,寓识于读,以识促读,避免集中识字、脱离语境的机械教学。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真实语言运用情境,强调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注重知识、能力、素养的整合发展。
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师开展统编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学习。此次学习围绕“关注教材变化,落实教学重点”展开,明确要完善语文要素间的关联与发展梯度,让要素互促;整合教科书栏目,改进字词呈现,贴近生活助力积累运用。同时,聚焦基础型(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实用型阅读与交流)、拓展型(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依单元教学设想,如第一单元借图了解课文,第二单元快乐识字等,优化教学,着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年级语文教师集中学习了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邱俊老师的教材培训。邱老师指出,本次三年级语文教材在整体结构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在单元编排、课文选择、语文园地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更加突出核心素养培养与新课标理念的落实。他结合教材实例,深入解读了修订背后的教育意义,如“交流平台”更名为“梳理与交流”,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与合作探究;“识字加油站”改为“既识字也写字”,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与系统性。培训中,邱老师还就如何把握教材修订要点、落实语文要素学习、加强单元整体性与育人价值提出了具体建议,为教师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明确方向。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培训既帮助厘清了教材修订的逻辑,又提升了对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整体把握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四年级老师通过教材分析,明白了要从课标出发确定学期教学目标,需关注四大言语实践活动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大言语实践是从活动角度出发定目标,目标应具有螺旋上升特征(如默读从"学习"到"初步学会"的递进),需区分不同学段的能力要求,实施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教材分析中特别提到了批注单元的教学,这一单元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深度结合。它不仅将批注定位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更强调将其作为深入文本、体会人物情感的桥梁。教学设计层次清晰:从学习批注方法入手,到通过结构化表格梳理情感变化,再到聚焦于“不直接说”的含蓄表达艺术,逐步引导学生从理解“写什么”走向发现“怎么写”。最终落脚于“言语智能”,让学生既领悟了文本的表达智慧,又掌握了终身受益的阅读策略,真正实现了通过语文学习提升综合素养的价值。
五年级备课组一起观看了期初教材分析。通过学习,老师们了解到统编教材修订工作于2022年启动,至2026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的教材将全部完成替换。新教材修订坚持育人目标,强化培根铸魂,并夯实语文根基,促进全面发展教材修订,对新课标精神,突出语文三性,整合规划注重各年段衔接,新教材修订要点包括充实调整三大文化经典,优化单元结构,全面融入任务群里面提升核心素养,并尊重学生完成长规律,教学改进中,教师应立足基础自持,去教学积累与内化在段落教学中夯实过程,关注整体篇章教学,并从任务群视角进行综合分析,实现阅读与表达的交织共进,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教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六年级语文教师集中学习了经济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金东旭老师的教材培训。金老师从“双新”背景下对语文课程实施的反思谈起,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四个回归”,并提出了借助语文实践活动设置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的三种可能路径(融合日常生活、融合文学体验和融合跨学科学习)。金老师更是结合了每一单元的具体课例对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详细解读,给出了要素落地的具体建议。通过本次教材培训,大家明确了要坚守语文学科意识,重拾段落教学的价值和原则,让语文学习更多指向工具性、实践性和核心素养,切实展开基于任务群的学习。相信六年级语文老师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且行且思,躬耕实践,让语文教学回归“常识”,回归“语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凝心聚力的教研让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追求前进的方向。博学而不究,笃行而不倦。学习路上,我们不负春光,踏梦而行!
(撰稿:语文备课组长 蒋芙蓉 拍摄:语文备课组长 审核:白娟芳 蒋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