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提升学生对中华艺术瑰宝的认知,高丰老师执教美术《青铜艺术》校级公开课,教研组参与研讨评课,对本课给予高度评价。
课堂上,授课老师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将青铜器的历史渊源、造型特点与纹饰之美生动地展现出来。从古朴庄重的司母戊鼎,到造型独特的四羊方尊,一件件珍贵的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辉煌灿烂的青铜时代。在互动环节,学生们仔细观察青铜器模型,热烈讨论其独特的设计与精湛工艺,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不少学生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对青铜器背后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课后,美术教研组迅速组织了研讨评课活动。老师们各抒己见,对这堂公开课的教学亮点给予了充分肯定。有老师提到,授课老师利用 3D 模型展示青铜器细节的方式十分新颖,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同时,老师们也围绕教学环节的紧凑性、学生参与度的进一步提升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一位资深教师建议,可以引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古代工匠,模拟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还有老师提出,在讲解青铜器纹饰时,可以结合神话故事,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此次公开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美术知识,更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美术课题组负责人表示,此次《青铜艺术》公开课是学校探索传统文化教育与艺术教学融合的重要实践,未来将继续开展系列活动,挖掘更多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筑牢文化根基。
(拍摄:郑政 撰稿:高丰 审核:郑政 张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