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不成林,一花不成春”,为了促进教师学习与践行新课标,共研“慧·创”课堂,提高实施数学新课堂的能力,5月22日下午数学组全体教师齐聚在教学研究室,以级部为单位,开展了“新课标学习读书分享会”的活动。
【一年级】培养核心素养 真实有效学习
一年级部的蒋祺玥老师着眼于实际教学中新课标的实施,从以下四方面浅谈了体会:
第一,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以教学一年级上学期的《认位置》和数与运算主题教学为例,说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
第二,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以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圆的认识》为例,充分说明在教学中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重视内容主线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数学知识体系。
第三,巧设活动,引发思考。以教学《轴对称图形》为例,说明通过情境的多样化,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第四,加强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以教学《超市购物活动》为例,说明适当采取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方式呈现,更能帮助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二年级】学习新课标 从“知”到“行”
心中有“标”才能教学有方,二年级部的王雪薇老师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思考从“跟着学”再进一步到“接着做”,实现从“知”到“行”,必须做好三件事:第一,备好“大单元”,上好“本单元”;第二,聚焦素养培育,真正让素养立足于理解;第三,坚持反思与改进,在实践中提升教与学的效能。在关键内容上深研究,力求贯穿左右、沟通前后。通过“教结构”实现“用结构”,真正体现整合的价值与结构的力量;在学情上下功夫,只有真正契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才是真正高质量的课堂。
【三年级】重体验感知 抓教学本质
从生活到数学再回归生活,是“人人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一理念的最终目的。三年级部的牟佳敏老师就数学价值、教学方式、学科融合三方面进行了交流。循序渐进,在生活实践重体会数学价值,让生活中学生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有效选择,在教学新方式中引发思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科融合,在改进教学方式时促进自主学习,更好地实现合作探究与自我评价。
【四年级】明确改革需求 按“标”实施策略
四年级部的仇宏老师以改革需求、解读核心、学科特点、实施策略四方面为基准,深入浅出地进行了交流。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促使了教育改革的需求;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知识技能并重,情感价值共融,树立终身学习观,促进多元评价;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学科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实施新课标,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定位,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加强评价与反馈。
【五年级】变“备课”与“上课” 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日常教学,五年级部的郭鸿星老师分享了一些她的思考和体会。首先,大单元统领下,备“透”教材的同时更要备“懂”学生,应重点思考学生如何学,多在学情上下功夫;其次,聚焦素养发展,变“走教学流程”为“生成性课堂”,教师要克制“讲”课的欲望,把“讲”从执教习惯中拿出来给学生,比如让学困生讲基础,让中等生讲困惑,让学优生讲方法;最后,落实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利用评价充分发挥在素养导向的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六年级】体现理念现代 优化育人蓝图
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学习新课标,五年级部的龚毅老师有深刻的心得体会: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强调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性,鼓励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数学,倡导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直观性,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分层教学和差异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学习,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自我评价,还特别强调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最后,陆卫华主任对此次的读书交流会进行了点评,并指导数学组教师《新课标如何学》:学习新课标要深刻认识课程标准的性质,了解课程标准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比较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理解课程标准的主要亮点。为教师们更深入研读新课标把握住主航向,凝心聚力一路前行。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从理论到实践,从新变化到常态化,总归要经历学习与实践的过程,改变观念,更新理念,更要及时践行,手握新课标,方能做到心中有方法,脚下有方向。数学组全体教师将继续深入研读新课标,赋能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撰稿人:牟佳敏 摄影:牟佳敏 审核人:陆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