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已至,冬意渐浓。12月7日上午,解小全体语文老师齐聚8楼OM室参加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教学评一致”的“30+10讲练一体化”课堂教学。蒋芙蓉和张丽娜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带领我们走进了两堂父爱满满的课。本次活动邀请了常州市小语教研员朱洁如老师指导。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两位老师优选教学内容,积极挖掘30分钟的教学价值,巧妙优化10分钟课内练习。蒋芙蓉老师执教的《父亲、树林和鸟》,基于课文的特殊性,紧扣单元要素,聚焦课文语言特色,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从提炼文中生动的短语开始,将极其书面化的表达梳理出来,从简单到复杂到高级,从书面化的表达到口语化的走向,循循善诱,先读好再理解,进而再拓展,层层深入,一脉相承。
张莉娜老师执教五年级第六单元《父爱之舟》,紧紧抓住“场景、细节”两个方面,设计了三个板块:走近作者,了解背景;循“舟”读文,梳理场景;品读细节,体悟真情。课堂上,张老师把字词教学融合在梳理文脉中,方法多样。精读环节通过对比读、想象读、创意读等多重方法,思考场景描写的作用,编织课后习题,让孩子在朗读中感受,在思辨中清晰,在想象中升华。
两节父爱融融的课堂,让老师们感受着异曲同工之妙,进而带来智慧的碰撞,董凝艺和王红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细致点评,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思考。常州市语文教研员朱洁如老师高屋建瓴,对两节课的教学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赏,并强调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性。她提出:第一课时如何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如何为知识和情感的储备打下基础?这就是课堂设计的结构化。词语的理解以及情感的外化不能“两张皮”,要将词语的内隐,与外显的理解结合起来,教学更能行云流水,课堂更高效。
教无涯,研无止。凝心聚力行致远。一次活动,一次成长,本次活动我们既看到了青年教师在磨课中的自身成长,也看到了我们语文团队在浓厚的研究氛围中有悟有得。语文教研组将继续深研《新课标》,充分实践“30+10”讲练一体化的课堂,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反思提炼中形成学校语文课堂的新样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撰稿:翁奕旦 拍摄:翁奕旦 审核:蒋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