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芳菲始,教学研讨正当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4月4日下午,常州市解放路小学数学组本学期第八次教研活动在七楼元素馆如期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天宁区数学教研员邓炜老师。
稳扎稳打:构建新课堂
第一节课由王雪薇老师执教《数的顺序》。王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整体设计上注重数数和数感的培养。课堂动静结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脑、动手、动口,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王老师设置的“魔法框框框”、“魔法变变变”、“巧手拼拼拼”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在变与不变中总结规律,建构了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数感。
第二节课由陆卫华老师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陆老师巧设冲突,启发思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学生学会确定“一维空间”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在“二维空间”内用数对确定位置,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建模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如切如磋:评课促成长
两节课后,数学组发挥团队精神,对两节课进行深入的点评。
一年级刘佳钰老师认为第一节课中,学生通过“探秘百数表”“魔法框框框”“认识魔法框”“挑战魔法框”“设计魔法框”“巧手拼拼拼”的活动,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年级张璐老师认为王老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创意的并且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应用,在应用中深化,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百数表,寻找百数表中蕴藏的数学规律,感受数学中的规律美。
四年级杨丽老师认为陆老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经验。同时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体会确定位置需要先找到列、再找到行、列与行的交叉点就是位置所在之处。
六年级夏林老师认为陆老师的数学课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加深了对列和行的理解,掌握了确定位置的方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中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感悟到数对和平面中的点一一对应。练习的形式多样,难度层层推进,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让学生感到到数学的乐趣。
全心全意:专家明方向
最后,邓炜老师结合课例进行了高位引领。邓老师肯定了两节课的“思想性”和“数学性”,教师能根据新课标理念,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她指出:低段教学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推进要有进阶性,例如数的顺序一课中,横着看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竖着看,斜着看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让他们感受发现规律的一般视角;数学课堂要抓住本质,数学语言要说出本质,例如数的顺序一课可以定位于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用数对确定位置要经历概念学习的过程,从点到线到面,从一个数到两个数,再找到共性后进行抽象。
春光不负赶路人,勤奋耕耘方致远。数学组全体教师将以这次教研活动为契机,在“减负提质”的路上,不断提升教师素养,升华教学艺术,打造更高效的“智慧课堂”。
(撰写:夏林 拍照:何琳 审核:陆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