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着收获,怀揣着憧憬,带着新目标,1月10日下午,天宁区蒋晓燕教师发展工作室的新年第一次活动在常州市解放路小学举行。
香梅小学的杨奕老师执教五上第八单元《忆读书》一课。教学中,杨老师依托大单元设计,围绕“读书”这一人文主题,紧扣单元训练要素“信息梳理”,进行活动设计。前置环节,由字词闯关竞赛和根据信息猜人物游戏组成,潜移默化中融入信息梳理的技巧,激发了学生有方法地进行主动学习的兴趣。“读书经历我会理”“读书方法我来辩”“读书故事我来讲”,学生在三项活动中,走进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发表对不同读书方法的见解,更是跃跃欲试讲述自己的读书故事。“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让实时分享、实时评价、实时反馈成为课堂的亮点,教学活动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高效进行,更是让课后延学分享成为可能。
丽华新村第二小学的吴周老师执教了五上第八单元《我的长生果》一文,整堂课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首先梳理课文内容,分类积累好词佳句;然后借用“时间轴”,梳理作家的读书经历;最后利用树状图、书页图、表格等工具,领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同时,吴老师将“梳理信息”与“激发学生潜心阅读、生动写作的热情”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
两节课堂展示之后,延陵小学的范燕燕老师就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进行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讲座。以“晒晒我的读书生活”为主题,从“文本分析”“单元要素”和“单元任务”三方面展开论述。这个单元围绕“读书”展开,而“读书”又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阅读也是语文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范老师通过这个单元,让读书成为一个主话题,勾连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学生系统地、有逻辑地、更全面地展开讨论如何去选书和读书。同时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班级热爱阅读的氛围。
评课环节,解放路小学的蒋芙蓉老师认为杨奕老师在执教《忆读书》过程中,关注到将课文与生活相勾连。教学始终以单元要素为前提,重在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虹景小学的张敏老师也认为杨老师既注重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读书经历感受作者读书的乐趣,又注意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理性引导学生采用表格、圈画关键词句等方法梳理文章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冰心走进她的童年时代,学生在畅谈环节中积极思考交流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体会,表达了各自对于读书的看法,这样的教学环节的设计突破了教学难点,落实了本节课的语文要素,也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龙锦小学的顾泓雯老师说道:“吴周老师的这节课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吴老师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在阅读中,吴老师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交流体会,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文本中读出想象来,再在小组中交流阅读感受。教学中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
雕庄小学的赵金龙老师用“三个注重”点评了吴周老师执教的《我的“长生果”》一课。一、注重整体性。整堂课的结构很巧妙,开头以与书籍有关的名人名言导入。在结课环节当中,又回到了名人名言。这样的设计前后呼应,别具匠心。二、注重逻辑性。从最初的字词梳理,再到后面的心情梳理、内容的梳理,呈现了层层推进的效果。三、注重策略性。给词语分类,是梳理;运用图表呈现出作者的不同心境,也是梳理。就这样,让梳理这种方法变得具体了,扎实地落地了。
蒋晓燕老师肯定了成员们在这个学期做出的思考和实践,结合工作室研究目标和内容对大家提出了新的期待:一定要有成果意识,要继续尝试展开“互联网+”时代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范式的研究,重点去探索大主题、大情境、大任务下,运用新技术,进行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开展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从而实现语文大单元教学,在研究中创生新的课例,并梳理实践成果,促进“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课堂范式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新年的到来,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将继续秉承“教研并举、学思并重”的理念,在自我学习和工作室的合作分享中,笃行不怠,携手奋进,不断创造突破自我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