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下午常州市解放路小学数学全体数学老师齐聚教学研究室,开展第十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围绕“期末复习研讨”,分两个板块展开。
第一板块,由六年级张璐老师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首先,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课前整理,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过去零散、不同时段学习的知识从纵横两个方面沟通起来,使之结构化、系统化。随后,张老师带领孩子在“闯关活动”中进行知识构建,提供了很多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给了学生较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挖掘了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了认知模块的建构,唤醒了知识的生长。
老师们对张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大家认为:第一,本节课体现了 “ 理”。张老师引领学生对第三单元所学的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老师采用的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尝试去归纳、整理、探究的方法,留给学生充分地时间和足够大的空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本节课体现了 “ 通”。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例如: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呢?学生是先理清了长、正方体各自的特点后,又比较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得出的结果。第三,本节课体现了一一“练”。练习注重综合运用,促进思维的提升。虽然练习题不多,但题目的含金量高,一个问题扣住一一个问题,查漏补缺,目的性针对性很强,将复习过的知识全穿插在其中。学生解题时,自觉运用前面整理出来的知识,促进了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完善,知识得以拓展和延伸。
第二板块,由程洁副校长作了题为《复习课的价值追寻与实践探索》的经验分享。她首先剖析了复习课中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并提出了上好复习课的三个基本策略,即:查漏补缺,调查为先;巩固知识,以练为主;发展提高,思维为先。最后,从细节层面提出了“交流共享、分层导学、错题导学、反思总结”等可操作性的措施。程校长准确把握了复习课的“脉搏”,高屋建瓴地为老师们带来了丰盛的精神大餐。
六年级团队风采
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双手去触摸, 用心灵去感受……让孩子们记住: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撰稿:吴玲君 摄影:张璐 审核:陆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