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下午四点,前瞻性项目研讨本学期最后一次活动在解小教学研究室举行,本次会议由课程发展部主任钱偲偲高位引领、教研组长蒋芙蓉主持,会议围绕指向儿童创新素养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建设的实践探究展开。
结合课文 经验互享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本次活动的第一个议程由汉字母语专题群成员结合各自的课堂识字经验,根据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带刺的朋友》思考如何设计生字、词语的教学,探究多元化的识字教学策略。
李燕老师回忆在教学《带刺的朋友》这一课时,创意地找到了两组字进行对比教学,一组是“枣”和“刺”,另一组是“忽”和“匆”,利用图片和字形字形引导学生找出生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加以记忆。蒋芙蓉老师观察到课堂中不一定能找到特别明显的同类字,可以寻找有关联的部分进行教学,给生字教学创造情境。李旻轩老师认为识字教学光有课堂上的感性认识还不够,还要通过各种有创意的方式反复练习加以巩固。
钱偲偲老师提出识字教学要把握三个方向,一是关注汉字的字源,并用有趣的方式呈现,加深学生对字的记忆。二要把字或词通过类的形式出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三要关注字的偏旁,提高学生对字的观察能力。江雪莲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生字教学可以从理解字义、近义词、辨析等方面进行,如教学“聪”字时教育学生要想变得聪明要用耳朵听、眼睛看、嘴巴表达、用心学习,不仅与字形一一对应,还能和学生的课堂常规结合起来,一举多得。
探究论文 交流分享
本次活动的第二个议程是由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和生活实践任务群成员学习文章《小学语文高年级识字教学状况及策略》并结合日常教学中的案例谈谈中高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与研究。
王俏婷老师认为不同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应当在课前借助工具书初步掌握生字词,简单的字在预习时解决,课堂上老师要抓住一两个词结合语境文意进行创意点拨和指导。黄燕老师归纳识字分为音形义的教学,多音字要音随义走,大部分字可以结合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来解决。还要把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诀窍,如教学“缺”:缶表示容器,夬表示破损,结合在一起就是破损、缺少的意思。缶换成两点水变成“决”,河水漏了口子就是“决堤”,接着联想到快速地、没有犹豫地就能理解“决定”“决心”的词义,这样一下子解决了一类字的教学。
谭庆柱老师提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多关注象形字典,发现字的文化,了解字形的演变,帮助学生了解字背后的文化含义。高年段对字词的理解要更关注情感色彩,关注赏析词语的角度,同时要点拨学生怎样解读和赏析文章的关键词句,开发拓展有创意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打开一扇思维的窗。丁盼也认为高年级的生字教学可以更多地结合语境或在阅读中识字,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提升思维的创造力,让学生在积累中识字和生活中识字辩字。
本次活动扎实有效,不仅有理论上的拓宽延伸,老师们还围绕各自的教学实践引发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识字教学方法。今后老师们在教学中要保持创新的意识,注重创新的教学,这样才会培养出有创新灵魂的学生。
(撰稿:王思瑜 摄影:王思瑜 审核:钱偲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