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下午4点,我校前瞻性项目语文小组于六楼教学研究室进行了主题沙龙研讨会议。会议由张钰老师主持,先由生活实践群的两位老师结合教学谈谈创新素养在课堂中的运用及给平时教学带来的思考,其次小组成员就两篇文章展开学习研讨。
教学反思
首先张钰老师创意地利用绘本《我家的动物园》进行四上《习作2》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探知欲,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在说话训练中,满满的创意纷至沓来,妙语连珠层出不穷。随后张钰老师指导学生总结从哪几个方面对人进行介绍,把人物形象描写地更具体、鲜活。一定的课堂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尊重学生的想法,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课堂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钟瑮珺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单一的教学环境中开拓出来,课堂上老师创意地利用实物豆苗,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观察,激发学习兴趣和创作动力,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创新思维不断涌现,婀娜纤巧的豆苗便展现在大家的眼前。随后在总结观察方法和评价方式上,也是通过问题给予学生思路指导,激发其学习探索的主动性,总结归纳出更详细的观察方法。整节课十分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学习研讨
在学习了两篇论文后,老师们纷纷结合自己的教学,展开热烈的研讨。钱偲偲老师从三个方面展开,引入游戏,在创意中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初步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运用字理,在创意中降低识字中的错误;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在创意中提升孩子的识字能力。“识字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课内,一条是课外”,识字的方法有很多,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让书本上的汉字活起来,让枯燥的汉字学习充满趣味性,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在今后的识字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进行自主识字。
张钰老师提出四年级的老师从开学初就一直在渗透创新素养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学会提问,课堂已不再是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教师与学生,个人与小组一起解决问题。虽然一开始学生提的问题都很简单,或是没问题可问,但经过一单元的锻炼,大部分学生能自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被问到主动提问,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创新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增长,之后在学习其它单元时,学生也会有意识地提问。
黄春艳老师认为在作文中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且教材也十分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如第四上第四单元神话篇以及《习作2》和《习作4》都对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未来还需继续探索。课堂创新性的开展,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型语文教学方式,来保证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落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蒋芙蓉老师结合二年级部编版教材,指出教材特别关注孩子想象能力的培养,给予孩子想象的阶梯,启发其想象能力。
朱莹老师认为通过课本插图、情景朗读、留白叙述、小诗绘编等方式,初步架构起儿童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关联,启发他们去思考和表白,启蒙和促进孩童感知、理解、想象、创作、表达能力的提高。
陶行知曾说过“小孩子人人都是创新之人,天天都是创新之日。”因此,必须发挥课堂教学作用,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的思维空间,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于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前行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必将砥砺前行!
(撰稿:钟瑮珺 拍摄:钟瑮珺 审核:钱偲偲)